弄懂人家的技術原理。
他不懂沒關係,專家懂就行,等到新劇開拍了,他說什麼也得薅幾個專家過去。
林濟沒料到的是,他創作期間只找了大江衛視和重工業領域的專家,也和科研院所、大學聯絡過,可劇本剛寫了開頭,他居然被工業部門主動聯絡了。
對方找林濟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真寫劇本就行,技術上的問題,只要不涉及行業秘密和不能被透露的資訊,工業部門會全力提供幫助。
若非林濟找的專家在行業內頗有名氣,專家和領導聊過這事,工業部門還真不知道大江衛視計劃拍這部劇。
如果林濟這劇本只是批個重工業的殼子寫談戀愛,或者寫狗血商戰,工業部門自然不會理會,可他們從大江衛視和專家那邊得出的資訊是,林濟打算寫一個紮紮實實的劇本出來。
要說重工業攻堅克難突破技術壁壘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這其中有國企的作用,也有林濟創作的主角發揮的作用。
準確地說,林濟要寫的並非某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所代表的一個群體。
只是在電視劇市場上,這個群體常常被忽略,對觀眾而言,“技術”這個詞也常常是陌生的。
工業部門自己宣傳的時候,愛用的也是“創新”、“打破瓶頸”這類詞,但從觀眾的角度看,這類詞是無法被量化的。
《後宮可以寫死了多少人,整整80集,足夠觀眾們數出多少人成為了宮斗的犧牲品,而技術上的突破卻很難用文字表達清楚,他們做了什麼,永遠是同行業的專家和從業者更為了解。
林濟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他的新劇本規格似乎略有提升。
創作之前他沒有太大壓力,反正沒人給他定kpi,可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聯絡的專家們對這部劇的期待甚至超過了當初宣傳部門對《百歸記的期待。
對此,專家們表示:“他們無所謂的,他們主導的劇太多了,名著他們也拍,任務劇一年就有好幾部,我們呢?根本沒人理。”
專家們的怨氣林濟這個外人都能體會得到,換句話說,這個劇本如果寫不好的話,他會辜負很多人的期待。
“小林,加油啊。”
林濟:“…… ”
他可以一口氣懟一百個顧樂年,但面對這些行業專家期待的眼神,他卻連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
林濟是從一本簡單描寫重工業艱難的書裡獲得靈感的,而查到的資料越多,他越是理解當年創業的不易,可這些努力大眾卻並不知曉,需要他這樣的編劇透過自己的筆傳遞給觀眾。
林濟嘆了口氣,繼續任勞任怨地幹活。
林濟原本擔心查詢到的資料太少,經過一番波折,他手頭的資料比預期多了太多,他原計劃寫一部稍短一些的劇,現在卻可以寫長一點,寫得更豐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