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放在一邊,專心去準備迎戰徐州軍攻打潼關的大事。
因為已經決定放棄弘農與驅狼鬥虎計劃的緣故。潼關保衛戰就已經是迫在眉睫了。軍隊和糧草是早就準備好了的,郭嘉和張遼等人護送曹老大靈柩返回長安時,順手已經把弘農能夠轉移的糧草都帶回了潼關——也是少得可憐的糧草,劉皇叔贊助曹軍隊伍的二十多萬斛糧草。也已經拿出了一半囤積在了潼關和華陰一帶備用。還有從函谷關帶回來的曹軍主力戰兵隊伍。也被張遼和張郃領著駐紮在了華陰休整。隨時可以投入潼關戰場援助曹仁和滿寵,在已經無軍可派的情況下,曹軍能夠參戰的隊伍實際上早就已經部署到位。
為難的是主帥問題。曹軍隊伍必須有一名能夠指揮全域性的主帥坐鎮潼關戰場,也必須有一名可靠的人留守長安,居中指揮、聯絡協調和置辦後續糧草,也順便提防出了名喜歡以客吞主的盟友劉皇叔。荀彧等人有意勸說曹昂親赴潼關戰場與徐州軍決戰,卻找不到一個可靠的人留守長安居中指揮,更擔心曹昂到了潼關後與陶副主任久別重逢,衝動之下鑄成大錯,猶豫再三始終拿不定主意。
“要不就讓曹仁將軍擔任潼關主帥吧,請大公子留守長安即可。”郭嘉建議道:“曹仁將軍是老主公的堂弟,乃老主公心腹大將,素來忠勇,穩重可靠,且多有獨自領兵的經歷,有經驗可期,有教訓可鑑,擔任潼關主帥正為合適。我們中間,再去一兩個人幫著滿伯寧輔佐於他,便足以和陶賊的陰謀詭計抗衡。”
“曹仁當然合適擔任潼關主帥,但也有兩個問題。”荀彧皺眉說道:“一是張遼和張郃的問題,他們的官職與曹仁齊平,且張遼還是老主公逝世時指定的臨時主帥,足見老主公對張文遠的能力忠勇也相當肯定,陡然之間讓曹仁凌駕到張遼和張郃二人頭上,若是二張不服,便會誤了大事。”
“曹仁在我軍中的資歷遠在張遼、張郃之上,兩位張將軍也是通情達理的人,未必就會因此不服。”郭嘉堅持道。
“還有二,大公子的問題。”荀彧嘆了口氣,說道:“不管怎麼說,大公子都已經是我們現在事實上的主公了,我們如果強逼著他任命曹仁為潼關主帥,長安的隊伍又被曹洪和典韋控制,等於就是把他給徹底架空了,大公子如果心中不服,只怕情況會更加不妙。如果釀成不測,你我將來有何顏面去見主公?”
郭嘉閉上嘴巴了,因為曹軍文武老臣現在實際上就是已經把曹昂給架空了的,沒有曹洪或者典韋同意,曹昂就連長安城裡一個曲的兵馬都無法調動,沒有荀彧和郭嘉等人點頭,曹昂的政令就連自家大門都送不出去,對此曹昂本人雖然沒有抱怨過一字一句,但心中怎麼想卻沒人知道,同時曹軍其他文武也未必沒有怨言,並沒有奪權打算的荀彧和郭嘉等人也不得不考慮一下這個重要問題。
閉上嘴巴仔細盤算了許久,郭嘉忽然又說道:“我還是認為大公子絕對不能去潼關,前幾天我們逼著大公子在主公靈前立誓抗陶時,情況你們也都看見了,大公子的舉動言語明顯就有降陶之心,如果讓大公子去了潼關親自統帥三軍,他又突然下令降陶,那我們怎麼辦?就算我們反對,阻止他率領全軍降陶,他揹著我們開啟潼關大門迎接陶賊入關,我們又怎麼能防範?他現在可是主公,做到這一點輕而易舉。”
“我也覺得大公子絕對不能擔任潼關主帥。”程昱也說道:“姑且不論大公子是否會決意降陶,他的才具能力也絕對不是陶應奸賊的對手,即便有我們幫著。他在戰術決策上只要稍有失誤,後果就將不堪設想!為了替主公報仇,為了主公辛苦建立的基業,也為了三軍將士的安全,欺主弄權的這個罵名我們值得背,主公的在天之靈,也會原諒我們!”
荀彧盤算了半晌,冷靜說道:“把典韋和曹洪請來,只要他們也贊同我們這麼做,這口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