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調整好心態,這種事僅僅只會發生一次,朕會再來幾次這樣的空口白話,到時候你習慣了就好了。”
朱由校說著就轉身進了龍輦,準備啟程回京。
而林丹汗卻是半晌沒回過神來,拳頭捏的很緊,牙齒咬得嘎嘣作響,很明顯他現在很憤怒,憤怒朱由校拿他當猴耍。
林丹汗恨不得立即回去,率數萬鐵騎來報此仇恨,但一想到朱由校幾日前就說讓孫傳庭和王在晉等在加強防務,而禁衛軍也集中撤退到薊州一帶,只怕就有防範自己大舉進兵的意思。
因此,林丹汗液只得忍著,但一想到自己除了花不少錢購買了一批火器外,歸附大明且借道于禁衛軍似乎什麼好處得到,反而同建奴一樣陷入了大明的包圍圈,就讓他感到很憋屈。(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四章 為難的皇太極
朱由校已經頒佈聖旨,著即調劉宗周為漠南布政使,史可法為漠南按察使兼巡按御史提督學政。
讓這兩個本是東林黨卻又算是忠貞的臣僚主政漠南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朱由校看來,如今的漠南最需要的儒家教化與建立禮制秩序。
而這兩個理學名臣卻是再適合不過的,更何況他們在建奴盛京做使臣這麼久,對關外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瞭解。
當然,朱由校沒讓他們再在建奴繼續當使臣,還有另外一層目的,那就是標誌著,大明對建奴的態度將會發生改變,而撤離使者只是開啟戰端的第一步。
如今大明已經完全佔據整個漠南蒙古,只要等到統治體系完全在漠南鞏固下來,建奴將會難以上演從漠南蒙古入關劫掠的戲碼。
而大明卻能夠以漠南與遼東基地,隨時能發動對建奴盛京城的攻擊,不但如此,朱由校已讓禁衛軍第三軍第二旅騎兵立即趕赴遠東,恢復奴兒干都司當年在現外興安嶺一帶恢復大明建制,同時也令毛文龍率其東江兵一部由海路趕赴廟屯(庫頁島)和蝦夷島,恢復這些地方的流官,並鼓勵在其區域開墾田地。
這樣做既是為了完成對建奴所控制的區域的包圍,同時也是要今早確立華夏在這裡的統治體系與文化體系,以避免在後來被沙俄所佔據。
在得知毛文龍與第三軍第二旅參將龍騰文已到達廟屯和蝦夷島後,朱由校便乾脆直接成立遠東承宣布政使司,以代替其原來的奴兒干都司的行政功能。
且讓毛文龍直接擔任遠東總督,而龍騰文則擔任遠東巡撫,鼓勵兩股勢力一個向西邊即羅剎國方向擴充套件領地,一個向北邊擴充套件領地。
當然,這些還只是設想,兩人現在的關鍵任務還是要在遠東建立起統治體系。
朱由校在漠南、遼東和遠東的行動自然也引起了皇太極的注意,而讓劉宗周和史可法不再擔任使臣,也更讓他認識到大明這是在針對自己和自己的大清。
皇太極也知道,一旦大明在這三處地方站穩了腳跟,那自己將會徹底被困死。
本來,自己的大清以前還可以聯合蒙古諸部,並透過威懾朝鮮來達到欺凌大明的目的,但現在蒙古諸部也沒有了,朝鮮更是沒有因為自己打服過他而甘願俯首稱臣。
連帶著自己大清北邊也開始出現一支明軍。
皇太極覺得自己有必要採取行動,來遏制朱由校的這種蠶食的戰略,並打破大明的包圍圈。
所以,他一邊故作淡然的領著他的一干親王貝勒和其他王公歡送劉宗周和史可法兩使臣回到大明,一邊則暗暗聚集八旗勁旅,以隨時準備朝大明的某個薄弱處發動攻擊。
皇太極以及他所代表的滿洲軍事貴族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知道一旦遇到這種靠步步為營來圍困自己時,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在他們看來,這種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攻擊並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