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二十一章 國戰

任誰都沒有想到,慶隆帝竟在皇宮內的這一場盛宴上龍馭歸天。

雖然那四百八十名新科文武進士盡都異口同聲地指天誓日說自己親眼見到陛下在宴上突發疾病而駕崩,臨終前還留下由寧王繼承大統的遺命。但先前遭慶隆帝幽禁的雍王、晉王、楚王及各自背後的勢力自然都能挑出一萬個可疑之處,紛紛大造輿論說慶隆帝之死大有蹊蹺,隱隱地已將一頂弒君篡位的罪名扣在寧王頭上。

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大胤如今正面臨廓拓人的威脅,朝中元老重臣一面操辦慶隆帝的喪事,一面便開始商議新君即位之事。

照理說由寧王即位本來無可爭議,畢竟慶隆帝生前已明確屬意寧王,差得只是正式冊立他為太子。但雍王、晉王、楚王所屬勢力將慶隆帝之死的疑點公然擺上檯面,以此為據質疑寧王即位的合法性與合理性,而寧王一方自然也據理力爭,指責三王無中生有。一時間,各方勢力僵持不下,難以做出決斷。

便在各方吵得沸反盈天之際,本來遠在西北的秦國公、西北經略安撫使許仙突然入京,還率領了西軍中一支最精銳的百戰雄師,一舉壓下所有反對的聲音,將寧王扶上皇帝寶座,建元“崇正”。

崇正帝即位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要將與自己爭位的三個兄弟重新幽禁,但那三王早有準備,竟都趁著帝京紛亂的機會潛逃回各自的封地。

崇正帝聞訊大怒,即刻分派三支人馬前往三王封地,要將其捉拿回帝京問罪。

派去捉拿晉王和楚王的兩路人馬頗為順利,畢竟如今大勢已定,敢於冒著株連九族的風險公然造反之人實在不多。晉王和楚王都是前腳剛剛回到封地,尚未來得及做出事情,便被後腳追來的朝廷大軍擒拿,押解回京向崇正帝交旨。

崇正帝雖然恨極了這兩個兄弟,卻也不便在即位之初便擔上屠殺手足的名聲,只是在朝堂上狠狠訓斥了他們一番,然後便去為先皇守陵,並著專人嚴加看守。

然而雍王那一方終於出了亂子。他自知憑一己之力難以與大勢在握的崇正帝抗衡,所以回到封地後未做片刻停留,只帶了妻妾子女和最可靠的一批心腹,北上逃入了廓拓境內。

崇正帝聞訊後當即遣使前往廓拓求見迪古元弘,要求對方即刻遣送叛逃的雍王回國接受處罰。

迪古元弘非常乾脆的砍了那使者的腦袋,人頭連同一片檄文一同送回大胤,檄文中明確指出崇正帝弒父篡位、凌迫手足,廓拓作為與大胤睦好多年的鄰國,決不能對如此逆行坐視不理,不日將親提大軍護送正統的大胤繼承人雍王回國,拿回原本便該屬於他的皇位。

野心勃勃的迪古元弘覬覦大胤江山已久,如今大胤新君即位國勢未穩,正是一個出兵入侵的天賜良機,何況手中又添了雍王這個重要籌碼。他的檄文剛剛發生出,也不等大胤那邊做出回覆,便徵召廓拓各部控弦之士四十萬,親任統帥率兵南下,身邊又帶了雍王隨軍,打出“討逆扶正”的旗號,全面發動了對大胤的戰爭。

這些年來,大胤與廓拓形勢本就緊張,邊境各處關隘倒也從未放鬆對廓拓的警戒。但此次迪古元弘發動的是一場滅國之戰,傾國之兵以山嶽橫移之勢碾壓過來,根本不是某一處城寨的守軍可以獨立阻擋。因此,大戰一開始,大胤這邊便接連失陷多處要塞,一封封告急求援的文書急於星火地送到帝京。

戰報傳來,舉朝震動,崇正帝急忙召集滿朝文武商議應對之策。

按說廓拓之主迪古元弘率兵南下,崇正帝也該御駕親征也算針鋒相對。但他剛剛即位,國內人心不穩,若是率軍輕離中樞,還說不定後方會出什麼亂子。

君臣再三商議之後,終於決定由剛剛立下擁立大功的許仙掛了“平北招討大元帥”職銜,以文臣行武事,徵集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