裎鎩�
在大江河道兩側,尤其是相對低窪或是與支流交匯處,仍留下了大片湖澤溼地,這些地方仍不太適合開墾,它們有助於行蓄洪水,是天然的水庫。包括在巴原東海消失後,大江水系仍留有很多這樣的湖澤,可以發揮調節氣候、生態與洪水的作用,達到某種均衡。
在兩千多年後,再有兩千多年,各地人煙已相當繁茂,又有後人過度佔據溼地、圍湖囤田,則會打破這種均衡,對氣候生態以及防洪抗旱帶來不利影響,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與當年的伯禹無關。伯禹所為,在當時來看,是為後人打下了享受豐足的基礎。
在上古時期,大江流域及雲夢巨澤一帶被稱為南荒,大江以南甚至成為罪民流徙之地,因為在中原各部民眾看來,那裡雜樹叢生、丘巒起伏,氣候溼熱且多有癘瘴,是偏遠險惡、不適人居之地,至少不適合大規模的人口安居。
但大洪水以及治水改變了這一切,使南方很多地方不再險惡,生存環境也變得舒適,為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與定居繁衍創造條件。這也意味著中華實際疆域由北向南延伸,伴隨著城廓村寨的興建、中華教化的推行。
當年伯禹離開巴原後,沿著大江走原路走了回去。他並非崇伯鯀那樣修為高超的真仙,也不可能以分化形神之身去各地治水,是赤著腳親自走遍了各部,從蠱黎、飛黎、三苗、山黎、木黎、器黎到百越,然後渡江來到北岸,又穿過原共工大部的相柳部等地進入重辰,歷時兩年有餘,基本解決了大江流域的水患。
治水以及建造家園之事當然未完,僅僅是湖廣平原的開發都將持續兩千多年呢,但那已是歷代後人都要去做的事情了,在改造與適應中去改善自己的處境。
天子重華按照承諾,在伯禹成功劈開巫雲山、得到大江兩岸各部支援後,便正式任命他為中華治水之臣,並封其為朝中司徒大人。
如今距伯禹領命治水,時間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三年。伯禹的治水計劃是由南往北,大江流域初定,基本上問題都已解決,下一步便是要治理淮水。淮水在江河之間,如今差不多可稱為淮澤了,大片湖澤甚至蔓延到了江河流域,也分隔了天下各部。
若淮水流域得不到有效治理,各部融合、炎黃歸流恐怕就會成為空談,天子治下的核心疆域中原,也與天下其他各部往來交流受阻。伯禹離開重辰部之後向東北方向進發,渡過淮澤來到了彭鏗部的領地,彭城城主羋連大人恭謹迎待。
伯禹治水每到一地,都要將《五刑》、《五教》、《九德》之典刻在人煙聚集處的樹幹上,並向民眾宣講。劈開巫雲山往回走、正式治水的時候,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命各地君首派官員記述皋陶之典,立於盟約並在領地頒行。
羋連早不用伯禹親自操勞,早就在各地的樹上刻好了,亦派官員宣講多次,等伯禹來時,則正式受典頒行,官方執行機構當然就是彭城。因為虎娃的關係,羋連與伯禹也很親近,連日在一起商談淮水或者說今日之淮澤該如何治理。
淮澤的情況比較複雜,須組織民眾疏浚多條水道,將多年蓄積的洪水引入幹流,最後再洩入汪洋,要在多處地方同時動工。而從淮澤將大水引入汪洋,需要疏浚主水道,便從彭鏗部的領地傳過。羋連表示將全力配合。
虎娃的封地彭城一帶,其實並沒有受洪水的影響並不大,這裡的地勢雖不高,但距離汪洋較近、中間又沒有山地阻隔,所以大水不會蓄積。這些年來,又陸續遷入不少民眾,再加上羋連治理得很不錯,這一帶竟比當初更顯繁榮。
其實伯禹治水,僅就彭鏗部本身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收益,如今卻要出人出力。但此事有利於中華各部,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有利於彭鏗部民眾,有些事不能僅看眼前得失。
虎娃既將彭鏗部的事務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