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治任務的抨擊和批判,也是甚囂塵上。
美國民眾每一天都在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差了。各種各樣嚴峻的問題層出不窮,而這些都是政府的過失。
特別是如今美國社會當中,種族問題、槍支問題、意識形態問題以及經濟問題,全都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越是到了這個時候,民眾對於政治就越關心。
石振秋總結了近五年來美國的熱門話題以及新聞的影響力機率,結果發現,政治內容佔據了超過57%的比重。
這足以說明,政治問題如今受到了很多美國人的關心。
大眾迫切地想要從政治人物的活動中尋找答案,知道美國目前的問題的來源。
在調查資料的最後,石振秋就斷言,如果製作反應美國高層政治生活的作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那麼就一定會大受歡迎。
他是以編劇的身份來進行調研的,可在座的這些,卻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所以大家對於石振秋給出的資料,更加的感同身受,也不得不認同。
他們自己,包括他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時不時地就政治問題激烈地討論過。
連他們都是如此,又實地地見識了美國這些年的變化,他們哪裡會不知道,石振秋的這份大資料調研報告,擁有怎樣的價值。
一群人的崇拜目光中,裡德直接衝石振秋豎起了大拇指。
“石,我真的很感激,感激我自己。感激在關島的時候,偶遇上了你。夥計,來吧,快點說說,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連裡德都是如此了,其他人就更加不要說了。
而和他們相比,石振秋在來美國之前,就早已經有了詳細的計劃。
沒辦法,有了心裡的聲音的幫助,石振秋早就對flix在影視製作方面的發展,瞭解的一清二楚了。
現在,因為和自己的相遇,讓flix提前了兩年開始了影視製作。
那麼自己要是不出手的話,flix可不太容易像前世那樣一炮而紅。如今自己來了,flix又成為了自己的產業,石振秋當然要盡心盡力了。
在大家都認可了他之後,石振秋終於露出了崢嶸,開始了自己的目的。
“各位,邁克爾多布斯大家瞭解嗎?他有一部文學作品,叫做紙牌屋。這部作品曾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bbc改編,取得了極大的轟動。最近我看了這部作品,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覺得我們可以取得改編授權,然後將它製作成美劇。具體的劇情,如今已經在我的腦海裡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取得授權。我想這個應該不難,裡德交給你如何?”
出乎石振秋的意料,在座的不少人居然都知道《紙牌屋》這部小說,甚至還有人看過bbc版本的電視劇。
所以當他提出要改編這部作品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禁贊同。
因為《紙牌屋》的風格,和如今大多數的政治片都不同。
它沒有《新聞編輯室》的理想主義,也沒有《白宮群英》的浪漫主義。相反,《紙牌屋》的整體都非常冷峻壓抑,是完全的批判現實主義風格。
在作品中,政治人物血淋淋的個人爬行史,以及各種權力的運用,各種策略的施展,都讓人大呼過癮。
同時,刺激而陰冷的過程也讓人窒息,彷彿深陷其中,成為當中的犧牲品一樣。
而這種風格,可不就是如今大多數美國民眾對於政治的看法嘛。
古往今來,任何地方的普通人,對於政治的猜想和憧憬其實都差不多。
對於上層人物們的軼事和醜惡,全都抱著獵奇和八卦的心裡,被解讀成不同的內容而廣泛傳播。
所以真的按照石振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