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式,剛剛被消滅掉六萬多軍隊轉眼之間又拉起了一隻十萬人的聯軍,真是開掛了,而且出於對唐帝國的疑慮,他本能的沒有邀請唐軍助戰,誰知道唐軍會對付誰呢?
現在看來,是自己太過自信了,以至於被高句麗人打敗,估計現在唐人還在笑話自己,笑話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可是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如果不請唐軍出兵把高句麗人趕走,那麼他真的沒有把握在十四萬人的敵人面前守住自己的領土,保衛自己的國家,他也算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愚蠢和不足。
他決定親筆修書一封給唐軍遼東道行軍副總管蘇寧將軍,請求蘇寧將軍出兵協助新羅大敗高句麗,看在新羅也出兵幫助唐軍分擔壓力的面子上,幫助新羅逼退泉蓋蘇文,若是如此,必有重謝。
雖然高句麗人在民間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並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口頭交流,卻不能書面交流,所以不論是高句麗還是新羅還是百濟乃至於倭國,都在這一時期學習了大唐帝國的漢字作為他們國家的官方文字,一直延續到很久很久以後,乃至於現代在日文和部分韓語中也能看到漢字的蹤跡,而在清代之前,東亞地區的官方文字都是高雅的漢字。
不管是日本人還是朝鮮人,讀書人、官員、貴族和王族都是以漢語作為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民間由於教育的問題沒有普及,所以在十五世紀中期朝鮮的世宗大王創造出朝鮮的文字之後,這個文字還是被當作二等文字用於朝鮮的民間。
在朝鮮和日本,凡是有一點地位的人,都以學習漢語和使用漢字為榮,不去理會那些二等文字,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華帝國的衰亡與崩潰,國家的地位決定了民族文化的地位,國家的強弱決定了民族文化的強弱,漢字經過了千百年的沉浮,更是飽嘗人間冷暖。
金庾信作為新羅的王族,地位高貴,那麼漢語和漢字更是必修科目之一,他也讀過很多關於中原文化的書籍,深深仰慕著中原的漢文化,所以對於漢字自然是非常精通的,提筆一篇洋洋灑灑的謝罪文書和求援文書就寫了出來。然後立刻派人繞道從海路送往位於遼東半島的唐軍大本營,自己仍然率領軍隊死守自己的陣地,儘管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支撐到唐軍出兵,乃至於他也不知道唐軍是否真的會出兵。
從海路走算不上多快,但是也絕對不慢,五天之後,蘇寧收到了來自於血滴子的情報,也同時收到了新羅使者帶來的求援文書,看到了血滴子的情報之後,蘇寧知道自己沒有猜錯。泉蓋蘇文乃至於整個高句麗還是有對抗新羅人的實力的。這不,都打到新羅人的家門口了,這算是給了新羅人一個很好的教訓,那個驕傲自大的金庾信也被逼得低了頭。向大唐求援。
新羅北伐大業已經全部失敗。高句麗人收復了失土。乃至於正在向著漢江流域衝擊,蘇寧知道,高句麗人不是真的想要奪回漢江流域。而是要給新羅人打一針預防針,讓他們知道高句麗就算是在內亂也不是他們可以干預的,那是高句麗人自己的事情,新羅人別想參合,你們要是敢參合,我們立馬就不打了,聯合起來要了你們的狗命!
蘇寧冷冷的一笑,閱讀起了新羅北伐軍統帥金庾信的求援文書,看了一筆漂亮工整的漢字,蘇寧還是挺喜歡的,這年頭可以把漢字寫的那麼漂亮的外國人可不算太多,本身教育普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唐費盡全力尚且還要一點點一點點慢慢來,就別說其他國家了。
不過說到底蘇寧還是不想看到新羅人真的被打得太慘,要是真的被打得太慘,拿到時候就少了一個和稀泥的傢伙,就會讓整個朝鮮半島的軍力多上一部分,少死一點人,那肯定不太好,所以蘇寧當然覺得應該出兵協助一下,大不了給泉蓋蘇文一點兒顏色看看,讓他知難而退,老老實實的回來,別再繼續揪著新羅人不放。
但是就這樣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