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直接回援贛北,或許還有機會穩住贛地,等待其他方向的清兵支援,但他卻因為本能的害怕王彥,而做出了錯誤的決斷。
此後王彥逼近萬安,他其實還可以立馬撤往浙地,但他心懷僥倖,卻又再次誤判,以至於現在幾萬清兵,前無出路,後有追兵,大兵在野,甚至連個可以依靠的堅城都沒有。
以眼下的情形,恐怕勒克德渾就是想逃,也不太可能了。
他手下還剩下將近四萬人,可是綠營大都是步卒,但王彥卻有一萬騎兵,他如果逃走,那麼除了帶入贛地的八旗兵外,其他綠營兵肯定全部要被明軍騎兵掩殺,最後能夠逃脫必然只剩下兩千多八旗。
勒克德渾想到此處,既然逃也是這種結果,那麼與其讓綠營兵在潰逃中被明軍消滅,還不如與王彥決一死戰,最壞的結果也只是大軍戰敗,而他和八旗依然可以乘亂逃脫。
這時勒克德渾,目光一寒,對覺羅郎球道:“現在明軍立馬就要殺到,而我軍中人心不穩,時間一久,必然生變,不如乘著王彥一到,明軍還沒有與綠營勾結,立馬與之決戰,或許能夠爭取一線生機。”
覺羅郎球聞語,點了點頭,眼下只能如此了。
對於明軍之所以快速的奔向贛州,卻是因為王彥根本沒有攻打萬安。
王彥對此贛南之役,勢在必得,勒克德渾對他而言,不僅是手下敗將,而且是屢敗之將,其實沒有什麼挑戰。
王彥的問題不是怎麼擊敗勒克德渾,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擊敗清軍。
此次王彥入贛大軍,士卒們基本沒有經歷惡戰,彷彿就是在進行野外拉練一般,甚至像是一場郊遊,頗有後世德國打波蘭的感覺。贛水上,王彥得到戴之藩的稟報,知道明軍已經將耿繼茂斬殺,並且包圍了萬安縣,遂即與一萬督標騎兵先行,僅用一天時間就到了萬安。
戴之藩遂即請罪,言為能詐取萬安,王彥卻不以為意,萬安城內只有四千清兵,對明軍基本構成不了什麼威脅。
雖說萬安的位置十分重要,但他只要安排五千人馬,就能看住萬安,清兵連城都出不了,自然無法對王彥構成威脅。
此時王彥估算著贛州城下的勒克德渾,已經反應過來,而無論從形勢,還是兵力上看,清兵都已經沒有勝算。
王彥擔心清兵會東撤,為今後留下後患,於是留何珍領五千人馬監視萬安,等候後軍,他則率領三萬五千人,極速殺向贛州。
第350章說降金聲恆
勒克德渾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帶入贛地的心腹只有幾千從湖廣戰場上敗下來的八旗兵,實力與王彥差得太遠。
征戰之事,在於天時、地利、人和,勒克德渾知道他現在即沒有天時,更無從談什麼人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漢人和滿人都是如此。
此時勒克德渾只能往地利方面,進行努力,明軍前鋒離贛州六十里,騎兵半天就能殺到,他連忙將大營移到贛水之畔,背靠江水,打造簡易的營寨。
在清軍移營的過程之中,贛州北面陸陸續續出現了明軍的先鋒騎兵,不過他們見清兵有所防備,並沒有發動突襲。
次日清軍的營寨,已經移動到贛州城北,背靠贛水,與贛州隔河相望,這樣既能使得自身至於死而後生之地,又使得贛州城內的明軍,無法襲擊清軍的後背。
這時在清營之外,北方的原野上,慢慢出現一條紅線,清營裡計程車兵開始傳出一陣輕微的騷動。
明尚火,軍服旌旗都一片緋紅,從遠處看,宛如天邊滾滾而來的紅雲,顯得蔚為壯觀。
三萬五千明軍,已經漸漸推進到清兵視野之內,大軍分成五個方陣,兩翼各有五千騎兵護衛。
明軍步卒全部穿著適合南方作戰的緋色布面甲,頭戴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