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佈滿了晶瑩的淚花。
告別了陳老,彭文返回家中,一路上彭文都在尋思去南方的事情。觀賞魚是在廣東發展起來的,如今廣東普遍流行觀賞魚,彭文早就有意去廣東,如果把觀賞魚買回來讓它異變,那時又一個新鮮的魚種就要問世了,況且還能打聽陳老口中那座奇異的山。
只不過眼下要做一件事,一件大事。
昨日電視上已經播放了自己吃魚成天才的新聞,雖然說得很隱晦,但是下週的報道將會引起人們的重視,要知道那可是CCTV實況錄影啊!那個不加入原料做魚的新聞一經播出絕對會很火爆。
如今氣溫雖然變涼了,但是還能趁著尚未進入冬季進行一場捕魚。
逮魚是件麻煩事,拉網太小,無法橫斷水庫,撒網也不行,一般的撒網只有五六米深,而水庫如今的水位大多都在七八米甚至更深,拉網不行,撒網也行不通,只有粘網可用,奈何粘網逮魚很麻煩,就算逮到魚也不多,粘網只是靜放到水庫裡面逮那些經過的魚。
天氣變涼,大多魚都開始潛入水底,所以要想逮魚只能用拉網。
思量最終彭文決定,用拉網,拉網不是不夠長嘛,多用幾個拉網接連起來不就行了嗎?
那啥,拉網拉網,顧名思義要用人來拉,一個拉網就要好幾個人來拉,那麼幾個接連起來的拉網要如何拉呢?東面水庫長約三千多米,漁網在水中的力量要多大?
當天下午彭文找到了父親,商量入冬前捕魚的事情,父子二人最後決定,多找幾輛拖拉機,用拖拉機在漁網兩頭向外拽。
晚上的時候,彭父打電話給徐茂坤,目的就是借用漁網,以前逮魚都是魚販子來,魚販子來時都會帶著漁網,逮完魚之後直接拉走。
而這次不同,不賣給那些魚販子,而是自己賣。
聽說借用漁網,徐茂坤爽快的答應了,奈何他的漁網也不多,只有四個拉網,每個拉網長三百米左右,三四一千二,所以還差一千八百米的漁網。
這一千八百米的漁網可謂難倒了所有人,方圓百里只有兩個大水庫,小的水庫倒也不少,但是他們也沒有漁網。
徐茂坤出了一個主意,借網不如自己買網,這樣用來方便,可以隨時逮魚。
徐茂坤給聯絡了L市的一個販賣漁網的商販,拉網最長的才四百米左右,五百多塊錢一個,彭文一次性買了十個。
星期三的早晨,天剛剛放亮,只見下河水庫圍了五六十口老爺們,這些人都是彭父叫來幫忙拾魚的。水庫東邊有兩輛三輪和兩輛拖拉機,西面則是有兩輛拖拉機和一輛挖掘機,挖掘機勁大啊!
彭文和父親駕駛著剛剛買來的柴油機小船和大柱把拉網在水庫中間的西面向東拉去,幸好有柴油機小船,否則靠人力根本無法拉動。
彭文無法拉動漁網,但是他卻可以駕駛小船而彭父和大柱則是把拉網的一頭拴在船尾扶持著向東駛去。
拉網分上崗和低崗,也就是說,一邊的拉網有兩根繩索,上面的上崗,下面的自然就是下崗了,上崗下崗要配合默契,稍有不慎就會有魚逃跑。
比如上崗拉的過慢,或者下崗抬得太高,兩種情況都會造成魚逃跑的可能,所以說,拉魚靠的不僅僅是體力,關鍵的是經驗。
用船隻把拉網拉到東面的淺灘,彭父用兩根手腕粗的纜繩捆在兩輛拖拉機上,隨後又用兩根纜繩捆在三輪車上,只不過繩子相對短了一些捆的位置也相對低一些,畢竟低崗低崗自然要在下面。
西面也是如此,用兩根纜繩把上崗捆在挖掘機上,低崗則是那兩輛拖拉機。
這次下網的位置是距離大壩內四百米的位置,因為這個地方水位比較深,有一些大魚都生存在這裡,關鍵一點,不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