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拔弩張。

魯迅介紹清末譴責小說,說他們所用手法,“其記事遂率與一人俱起,亦即與

其人俱訖,若斷若續,與《儒林外史》略同。”《春明外史》儘管有個楊杏園做主

角,但他所用手法,卻不能離開這個窠臼。這已不是第一次使用這個手法,以先,

他在蕪湖報紙上發表的《皖江潮》,也正如此。只是他到北京之後,接觸方面廣,

聽到東西多,題材十分豐富,和在蕪湖時不一樣罷了。《皖江潮》原是一個大題目,

但在報上刊載不到一年,也沒有寫完。他自己對於這部小說並不怎麼關心,後來簡

直是忘懷了。他能記得起的,是聽說當地學生,曾經擷取其中一部分,編成戲劇演

出。可見當時是發生過一定的影響的。

《春明外史》寫的是二十年代的北京,筆鋒觸及各個階層,書中人物,都有所

指,今天的“老北京”們,是不難為它作索隱的。在《世界晚報》連載的時候,讀

者把它看作是新聞版外的“新聞”,吸引力是非常之大,很多人花一個“大子兒”

買張晚報,就為的要知道這版外新聞如何發展,如何結局的。當時很多報紙都登有

連載小說,像《益世報》一天刊載五六篇,卻從來沒有一篇像《春明外史》那麼叫

座。作者詛詈那個時代,揭發抨擊某一些人和某一些現象,乃是出於當時作為一個

新聞記者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某些地方,刻畫形容,的確也似乎太過,那是“箭在

弦上,不得不發”,與“醜低私敵”之作是不同的。幾十年後,讀這部小說,還覺

得當時情景,歷歷如在目前。年輕的人,沒有那些經歷,卻可從此中得到一課歷史

知識,看出舊社會的醜惡面貌,也是有益的。

小說是二十年代的產物。半個多世紀以來,祖國飛速的進步,從封建、半封建

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差距之大,是無法估量的。人們的思想意識,顯然今非昔比。

今天讀二十年代的小說,如果不瞭解當時歷史環境,就難以讀下去,更不用說什麼

分析批判了。例如說,小說中有些並不甚進步的地方,還存在殘餘的封建道德倫理

觀。但是,也應指出,當時一般人確有這種觀念存在。對於戀愛問題,處理得也不

十分好,把男女相愛和妓院調情,寫來無甚分別了。青年學生的思想活動,有時是

走在時代的前面的,作者缺乏這種經驗,對某些新事物的出現,有時流露出牴觸情

緒。這都是嚴重不足之處。幸而好,它沒有據有小說主體的地位。再還有,小說中

舊詩太多,也是承襲封建時期作家表露才情的舊習;當然,我們還記得,他最初寫

小說是走的《花月痕》的路子,這部小說,是他蛻變過程中必然會留下的一些痕跡。

《金粉世家》

認真寫小說,把寫小說當作著述事業,實際他是從《金粉世家》開始的。這部

小說,1926年在北京《世界日報》連載,1932年刊完,全長共九十來萬字。小說以

一個豪門棄婦做引子,寫出了這個豪門的盛衰。目的在暴露北洋軍閥卵翼下的官僚

們,如何鉤心鬥角,如何驕奢淫逸;他們的家庭成員,那一群寄生蟲,如何醉生夢

死,如何糜爛墮落。因為小說寫的是姓金的國務總理的家庭,於是許多大官僚,尤

其是當過國務總理的,特別是姓“金”的,都以為是寫自己,生怕自己的陰私被揭

發。事實上是,他是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