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
“就是白薯。”劉梅看幾個孩子對地瓜這個名詞一臉茫然,就解釋給他們聽。這幫孩子,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
“那要是過了收白薯的季節吃什麼呀?”
“地瓜幹。”聽到這裡,大家一陣沉默。
隨後的幾天,夏東海帶著幾個孩子去了天安門、故宮、長城、頤和園。幾個孩子在昆明湖上一邊泛舟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老夏還安排孩子們一起去看了一個兒童話劇《你的未來藏在哪裡》,這也是志偉第一次進劇場看話劇。他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舞臺上的主角說:“我的未來藏在這根鋼筆裡。”眼淚一下子湧了上來。一個禮拜的時間很短,孩子們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夏雨教會了志偉開可口可樂易拉罐的方法;劉星也從他那裡學到了好多四季節氣的知識;夏雪把照片洗了出來,專門買了一個相簿,把照片放進去。每個孩子還寫了一些祝福的話送給他留作紀念。
離別那天在站臺邊,他揮手跟老夏、劉梅,還有幾個孩子作別,說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來北京,也邀請他們放假的時候去雲南玩。火車開動,離別的傷感在轟隆隆的汽笛聲中變得厚重,讓人有點兒喘不過氣來。
志偉走後,老夏夫妻倆徹夜難眠,他們決定要帶孩子們去志偉的家鄉看看,讓他們有更深刻的體會。劉梅建議孩子們的思想改造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老夏去聯絡下鄉事宜;第二步,在家裡開始進行“憶苦思甜”的活動,以地瓜為主食,讓思想改造從胃發展到全身;第三步,由老夏帶隊,3個孩子組成體驗小組,深入民間,將改造進行到靈魂深處。
自從決定出臺之後,地瓜以驚人的上座率出現在夏家的餐桌上。孩子們剛開始還覺得新鮮,夏雪聲稱正好吃肉吃膩了,夏雨覺得地瓜治好了他的便秘,就連頓頓少不了肉的劉星也在獵奇心態的驅使下,嘗試了幾天的地瓜飯。劉梅知道這些孩子很快就會堅持不了,於是也讓地瓜變身出現:地瓜餅、地瓜粥、炸地瓜丸子、拔絲地瓜……就這樣,地瓜大餐在夏家撐過了一個禮拜。
可是,再好的東西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終於,地瓜在週一晚遭到了幾個孩子的聯手阻擊。夏雨和劉星嚷著要吃紅燒雞翅。連一向矜持的夏雪都表示,她甚至想把“地瓜”這個詞從字典裡徹底清除掉。
可是這才僅僅是開始,夏東海聯絡下鄉的事宜已經八九不離十,劉梅想趁著黃金週放假打發他們出發。
“丁零零……”電話響個不停,劉梅放下手裡的東西,衝到電話旁。
夏東海帶著幾個孩子已經去了4天了,昨晚來電話說訂了機票,今天就應該能到家。是不是已經到機場了?劉梅迫不及待抓起聽筒,原來是姥姥。自從老夏跟幾個孩子出發之後,老太太每天打電話來詢問情況。於是,夏東海每天向劉梅彙報一次,劉梅還得再向姥姥彙報一次。
老夏來電話的時候說,孩子們都過得很開心。夏雨學當地小朋友去割了豬草,夏雪抽空給邊寨的小學講了一次語文課。劉星最搗蛋,跟著志偉去放羊,還差點兒走丟了。
門鈴一陣狂響。門口,老夏和3個孩子每人戴了一頂草帽,身上穿著當地的汗衫,臉和胳膊都曬得油亮油亮的。
“‘山裡人’回來啦。”夏東海帶頭,3個孩子列隊魚貫進入。
“孩子們,想我不想?”雖然只是離開一個禮拜,可劉梅覺得特別想他們。
“想!”3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您做的紅燒雞翅!”劉星又不失時機地補上了一句。
這麼一說,劉梅想起了還在灶頭的紅燒雞翅,連忙去端了出來。幾個孩子手也不洗,吧唧吧唧爭先恐後地往嘴裡塞。一邊吃一邊還在談感想,什麼過去自己太浪費、太奢侈、太腐敗。反正看著他們啃得精光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