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合攏陣型,但依舊難免有人倒下。
同樣的情況,還在發生。
明軍尚且如此,朝鮮軍隊就更不用提了,一片敗相。
李如松見進攻失利,下令道:“撤退。”
明軍丟下幾十面盾牌之後,迅速撤退,朝鮮軍隊撒腿就跑。
松山城頭上的倭寇頭子小西未鄉懂得窮寇勿追的道理,見明軍敗退,並沒有追擊,而是靜靜的等待。
只是那滿地的李氏朝鮮軍隊屍體上,有很多穿著棉甲,地上還散落著幾十面足以抵擋火銃的盾牌以及其他軍械。
日本缺乏鐵礦,盔甲少的可憐,小西未鄉見那麼多的盔甲,雖然是棉甲,也很難不心動。
等待很長時間後,明軍沒有再發起進攻,小西未鄉便派人人前去收繳戰利品。
這是一個十分拙劣的詐敗之計,偏偏倭寇就是上當了,包括歷史上的平壤之戰,倭寇就是中了這種低階的詐敗之計。
松山城的倭寇走出城,準備動手扒屍體上的盔甲。
有個詞語,叫死沉死沉的,死人比活人要沉,活人穿戴盔甲尚且繁瑣,翻動屍體脫去死人的盔甲,更是麻煩。
明軍之所以給朝鮮軍隊那麼多的盔甲,就是為了誘惑敵。
反正你們的戰鬥力不怎麼樣,活著做不了貢獻,那就死後發揮點作用吧,到時候我們替你們報仇就是。
蟄伏已久的明軍趁機反攻,沒有戀戰,目標明確,直奔松山城,城外的倭寇倉皇撤離回城。
守城的小西未鄉,很是果斷,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下令關閉城門,沒撤回來到城外軍隊,便不再理會。
這種時候,必須當機立斷,不能因為接應己方軍隊而被明軍摸到城下,絕不能因小失大。
李如松見松山城中的倭寇果斷拋棄城外的倭寇,沒辦法,只能再次強攻。
戰鬥持續到傍晚,依舊未能攻取松山城。攻取其他地方的明軍,亦是未能取勝。
本來這第一仗就是為了試探倭寇實力的,以便後續有針對性的調整部署。
如今已經摸大概有所瞭解,加之天色已晚,李成梁便下令,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