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小姐乃是行家,自然知道,要選用乾透的動物韌帶經過膠湯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縮方能用於制弓;在製造弓體的時候要把弓乾材向開弓相反的方向彎曲,而後再貼上牛角片和筋絲;弓結構的最佳化關鍵在於‘節’的長短要合適,這樣弓才會強勁有力;制弓時膠要塗得薄,以免因膠的變化而影響弓的彈力。而對於弩,弩機上”望山“的作用(”望山“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因弩箭的初速高、彈道接近直線,所以可用‘望山’上的刻度對準箭鏃再對準目標後發射,以提高命中率。但是這個望山如果要真起到好的作用,則每一把弩,都要仔細調校其望山。再加上弩木的選擇,弩機的製造……‘凡為弓,冬淅幹,而春液角,夏冶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爵’。即在第一年的冬天將完全乾透的弓幹削製成型;春天將牛角製成大小合適的塊;夏天將進梳理成型再經酒蒸、錘打、擰緊、手撕使之不再收縮成為細條;到了秋天在弓乾的外側貼上筋絲,在弓乾的內側貼上角;冬天則把絲精細的纏繞在弓節上;到極寒的時候上漆;第三年春天被弦。因此這樣算來古代工匠製成一張良弓,連選材在內一共需要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四年後打仗,最少四年前就要把所需的材料先準備好。那麼萬一是臨時出現戰爭呢?沒有辦法。但是火槍就不會這麼麻煩,火槍用木沒有那麼講究,而槍身的鐵管完全可以先造好放著,這個不比弓弦,不會因為陰雨潮溼就壞掉。而只要火藥的質量達到要求,則火槍隨時可以大批次製造,一杆火槍的製造週期不會超過五天。無晴小姐可以想想,這樣算來,究竟誰更有優勢?”(注:製作週期僅僅表示單一武器製造需要的總時間,但可以同時製造很多把。)
東方無晴皺眉,這一點倒是她很少注意的,但聽雲錚這麼一說,感覺弓弩的製造比起火器來說,的確是麻煩了許多。
雲錚見東方無晴不說話,心裡也是一寬。其實他知道在火槍發展的早期,對比弓弩優勢真的很少。英國長弓派和火槍派當年的爭鬥中,長弓派提出的六大優勢,不是開玩笑的:第一,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擁有比火繩槍手更高的射擊精度——火繩槍手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上精確射擊——而一名出色的弓箭手可以在150到200碼距離上精確命中目標——在100碼以上距離火繩槍手,天知道他能擊中什麼東西。第二,弓箭是非常簡單的武器,火器則非常複雜,很容易發生各式各樣的故障。零件容易堵塞或者沾染贓物,容易洩漏,並且只能被專業的工匠修理。潮溼的天氣可以讓火藥失效,大風可以吹滅火繩,或者把火繩上的火花吹到裝滿火藥的藥筒或者彈帶上。第三,在激烈的戰鬥中,除了最有經驗和最堅定計程車兵,多數人都很容易操作失誤。忙亂中士兵可能會忘了在火藥和彈丸間裝填充物。Smyth曾經見到因為沒有填充物許多士兵槍口朝下的時候,彈丸從槍口滾落出來。‘這就是為什麼當一群菜鳥火繩槍手在近距離射擊對方整個方陣的時候,你往往只看到幾個倒下的’。第四,火繩槍手最多隻能在戰鬥中排列成兩排,而弓箭手可以排成六排縱深,因為後面的各排可以實施超越射擊。第五,火繩槍比弓重的多,很容易造成士兵行軍疲勞。此外也很容易讓他們在半個小時速射後失去準頭。第六,最重要也是最老生常談卻最有效的一條是關於射速。一名弓箭手可以每分鐘瞄準射擊六次,而一名火繩槍手只能每兩三分鐘射擊一次,這還是在他嚴格按照程式操作的情況下。
不過雲錚並不擔心東方無晴會拿這幾條來反問他,因為他是有反駁理由的。比如如果說壞天氣對火繩槍不利,對於弓也好不到哪裡去。下雨可以讓弓弦鬆弛,在雨天行軍以後,箭羽往往會脫落。而弓箭手在戰鬥中一樣會緊張。有時候緊張的射手並沒有把箭拉過頭,並且不經瞄準的亂射,只求射出的箭越多越好。與火繩槍手相比,弓箭手依賴的是自身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