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

胡適的身後雖然熙熙攘攘,十分熱鬧,可他去世後除遺下幾大箱書籍及四五大包、一尺多厚的未完稿外,留下的遺產只有一百三十五美元。胡適死不瞑目的是晚年未能回故鄉安徽績溪,不能重遊大陸山河,以致生前看到臺灣的自然景觀,就會與人談起故鄉的景色,每逢臺灣過端午、中秋,也會談起大陸的人情風俗。為了彌補生前未回大陸的遺憾,他在遺囑中有一條是說將自己留存在大陸的一百零二箱書籍全部捐贈給他灑過多年辛勤汗水、也使他一舉成名的北京大學。

參考文獻

韓妙玄:《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5年。

董大中:《李敖評傳》,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年。

楊沐喜:《胡適的海外生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葉公超(1)

從新月作家到外交家

學術擅中西,才高自是氣雄豪

“水木清華地,文章新月篇。”(張茲輳В骸鍛齏恰罰┑娜罰�豆����栽諡洩�執�難�飛險家幌�匚唬�夂退�誶寤�謂淌貝郵麓醋鰨�繞涫羌尤胄略律緄奈難��氖欠植豢�摹�

葉公超,1904年生於江西九江,名崇智,字公超,英文名George(喬治),廣東番禺人。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正逢五四運動爆發,他加入“南開救國十人團”,到各地作喚起民眾的演講。1925年獲美國麻州愛默斯特大學學士學位。1926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這個碩士學位給葉公超日後從政增加了籌碼,而他的母校愛默斯特大學後來送給他的名譽博士學位,反而不值一提。就在他念碩士時,獲識英國著名詩人與評論家艾略特(又譯“愛略特”),以後在1934年4月的《清華學報》上發表《愛略特的詩》,在1937年4月5日的《北平晨報》上發表《再論愛略特的詩》,使葉公超成為中國介紹艾氏詩與詩論的先行者。

1926年回國後,葉公超在北京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主講西洋文學,兼任北京《英文日報》與《遠東英文時報》編輯。他初到北大任教時,年僅二十三歲。這時他有兩個得意門生,其中馮文炳(廢名)比他大四歲,另一弟子梁遇春(秋心)小他兩歲。他上課時十分注意儀表,梳得發亮的頭髮配上含在嘴裡的菸斗,顯得風度翩翩,十足的紳士派頭。再加上他授課時一口流利的英文,簡直叫學生聽出耳油,下課後還不願離開教室。

1926年春,葉公超參與創辦新月書店,同年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1928年3月,《新月》月刊創刊,由詩人徐志摩任主編。新月社帶俱樂部性質,並非是有組織的團體,成員有胡適、梁實秋、葉公超、聞一多、潘光旦、余上沅等人。這些人受的是英美教育,對蘇俄的共產主義文藝政策缺乏好感,對上海左翼作家的親蘇行為十分看不慣。《新月》的出版便負有“對抗他們”的使命,如該刊提出的“健康”與“尊嚴”的口號,是對左翼文藝運動的反撥。葉公超在《新月》上發表的文章不是論爭而是書評,這些書評用簡約的文字介紹海外新出的名著、從出版界到著作家的重要資訊,使讀者及時瞭解世界文壇的現狀和走向。1928年夏,葉公超為“新月”編輯出版了《近代英美短篇散文選》,另與聞一多共同編選《近代英美詩選》。

《新月》最後三四期,除少數幾位作家的詩文外,其他文章由葉公超用不同的筆名寫就。在停刊前由葉公超最後主持的六期編務中,培植了不少新人,如曹葆華、錢鍾書、常風、餘冠英、孫毓棠、李長之、楊絳、卞之琳、李廣田,等等。

《新月》雜誌及新月書店停辦後,有《學文》於1934年5月創刊。發行人為余上沅,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