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塹畝琳擼恢皇俏�宋�ぷ約旱睦�媯��悴幌�鉤�*新作家的手段。說穿了,如此而已。”26但在對余光中詩的總的評價上,他做了徐復觀沒有做的工作:“余光中的詩,不僅汙染了我們民族語言,更嚴重汙染了青年的心靈。”文中舉了大量的例子,指出余光中洋化的語言,像“聳一個拉丁式的肩”,“我是很拉丁的”,“難為您了,真是,Signorina”,“向她,鞠了一個躬,非常義大利式的”,這樣洋化語言乃是作者過分崇洋心態所導致。27這樣的例子在余光中詩中舉不勝舉。陳鼓應在“語言汙染的病例”的標題下,分《星空非常希臘》、《美麗的分屍》給予分析批判,並指出他的語言夾生的部分深一層的根源如同餘氏自己的告白:“我是一隻風中的病蜘蛛”;“我變成一個精神的殘廢”;“自虐狂的靈魂”。這種“自虐症狀”如不及時治療,要變成什麼樣是可想而知的。陳鼓應還說,他的作品,大量地散播著極不健康的灰色思想和頹廢情緒。至於他的崇洋媚外,靈魂要“嫁給舊金山”,並死時以葬在英國的西敏寺為榮……他固然常說懷念中國,但當他把中國和美國相比時,卻以我們的貧困為可恥,並以此而這樣地嫌棄:“中國中國你是一場愧慚的病”,你是“不名譽”的“患了梅毒”的母親。

在批余光中的詩時,陳鼓應還用了諧謔的手法:

余光中(7)

余光中成天在做夢,據他自己說,“醒時常做夢”(《蓮的聯想》),“闔眼夢,睜眼夢”(《敲打樂》)。當然他最愛做的是“金色的夢”(《鐘乳石》)。“枕一段天鵝絨的往事,我睡著”,於是他“夢見一個王”——“天上的王”,一個“藍眼睛的王”。他所夢的“王”是“藍眼睛的”,於此,其心之所向,可想而知。28

經過陳鼓應這種摘句法,余光中變成得了“夢遊症”的“精神病患者”,因而陳鼓應診斷余光中“本是‘亡命貴族’詩人失常心理的必然反射”29,也就順理成章了。

關於余光中的“流亡心態”,陳鼓應說:

時代苦痛摧擊下的臺灣知識界,近年來產生兩種主流的心態:一種是中興心態,一種是流亡心態。中興心態是面對現實,對不合理的現象希求改革;流亡心態是逃避現實(包括逃避到*玩樂裡面),演成牙刷主義之風。30

陳鼓應認為余光中沉醉於虛名久矣,如果不著力點他一下,他是不會猛醒過來的。他評余光中的用意之一,是希望透過對餘氏作品的檢討,使他反省自己以往寫作內容之非,而能及時回頭探索新步為是。31因而陳鼓應在寫二評時火力加足,對余光中的詩做總體的檢視,看詩人如何頹廢無聊及怎樣羞辱祖國。他寫道:

他說在臺北“這座城裡一泡真泡了十幾個春天/不算春天的春天,泡了又泡/這件事想起就覺得好冤/或者所謂春天/最後也不過就是這樣子;一些受傷的記憶/一些慾望和灰塵”。“泡了又泡”是自述他的生活態度;“一些受傷的記憶/一些慾望和灰塵”是陳述他的生活內容。“泡了十幾個春天”,就是說十多年來他只是在“泡”著虛度時日;“泡”日子,便是他的失根性與失落感所產生的浮游心態。他在臺灣這十幾年的日子,“一些受傷的記憶”,“一些慾望和灰塵”,甚至哀嘆生活是“分期的自縊”,這恰是“亡命貴族”的生活*。至於他的冤屈感,顯然是不實的……32

陳鼓應又寫道,余光中忽而想起臺灣“到冬天,更無一片雪落下/但我們在島上並不溫暖”,和美國“比起來臺北是嬰孩”、“臺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他還認為中國文化是“蠹魚食餘的文化”,他要“焚厚厚的二十四史取一點暖”,他說“中國中國你是不治的胃病”、“中國中國你令我早衰”。在這裡陳鼓應用的仍然是摘句法,而不管全文的主旨和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