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7部分

煙之利也。

石炭煙亦大,墨人衣。予戲為《延州》詩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另:銀東之地出產煤,在宋代沒有開採,但現在已經大肆開採,地點雖然略有出入,但均在鄜延路境內,主角光環籠罩之下,自然是好處盡佔;小說家言,考據黨若想深究,可查閱資料自己比對。)

第八四零章 新能源

本是想土法煉油,無意間卻又撿到了金疙瘩,大宋人或許不會明白蘇錦此時的心情,因為這時代的百姓還喜歡用木頭燒製的木炭取暖,用柴禾稻草桔梗當燃料,石炭雖然開採,但因是未經洗篩的原煤,燃燒起來煙塵頗大,嗆人鼻目,所以並不為人所完全接受。

況且採伐掘進也頗為困難,挖掘深窟於地底,在岩石縫隙,狹小空洞中一框框的背出來也殊為不易,沒有先進的工藝為支撐,價格也頗為不菲;一個貴而廢的東西自然會被當成雞肋,所以朝廷雖然開採礦產,百姓們也偶爾買來用用,但實際上內心中並未將其視為未來極為重要的能源的一種。

而蘇錦發現的這一片露天石炭層開採的難度極為簡單,更重要的是原煤質量上乘,雜質很少,燒起來煙塵氣味都很輕微,是一片優質的原煤的產地,這更是頗為難得。

蘇錦壓抑住激動的心情,細細的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此處地處荒僻之地,首要的任務便是要能開採並運出這些石炭,首要之務便是要開闢一條進山出山的道路,否則這些寶貝也難以得到利用,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完成。

不過人力方面恰恰是蘇錦最不缺少的,無論是鄜延環慶還是涇原秦鳳,戰亂之後都有大批的人手無所事事,建立石炭開採礦場和火油提煉礦場恰好能解決百姓的生計問題,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兩個企業將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

而資金方面蘇錦也並不擔心,雖然最近花錢如流水,銀莊挪用的三百萬貫錢壓了一半在馬匹糧食和馬場的建設上,但這年頭人力低廉,剩餘的一百多萬貫應該綽綽有餘。

唯一讓蘇錦頭疼的是,自己對開採石炭完全外行,一旦表面煤層開採殆盡需要往地下掘進之時,礦道的搭建,通風,安全等問題自己一竅不通,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死傷事件,那是自己絕對不能容忍的。

當晚,蘇錦和王朝馬漢等人商議這些問題,王朝給了個很好的建議:“公子爺,咱們不會,有人會啊,咱們大可去山西河南等礦山密集之處請人來幫我們,咱們出的價錢高一些,還怕人不來?”

蘇錦被一語點醒,挖人跳槽確實是個好辦法,自己居然沒想到這一點,去別的礦山挖來幾個懂技術的人才,在他的指揮下不就迎刃而解了麼?

當下蘇錦立刻做了分工,命王朝馬漢次日各自奔赴山西河南等地,一定要高薪聘請來技術人員,而自己則趕回涇原秦鳳兩路,即刻徵兆民夫前來搭建工棚開山闢道。

半個月之後,西北四路大批的閒散民夫近萬人趕到這片蘇錦命名為寶山的荒山外,在山口搭建了一排排的工棚,開始修建道路;上萬人拿著斧鑿鐵鎬開山闢路,場面極為壯觀,頗有愚公移山之勢。

蘇錦要求道路要寬三丈,起碼保證兩輛大型馬車可以相向而行,換做後世的話來說,這是一條雙向雙車道的大道,這樣一來,修建的難度大大增加,雖然很多地方都是依著山勢的蜿蜒而因勢利導,但還是有不少險要之處無法穿行。不僅僅要避開陡峭易塌方的險坡,還要用大量的石塊泥土填充山谷,工程量浩大到驚人的地步。

七月上旬,從山西同濟和河南鶴壁兩大礦山高薪請來的十餘名開採技術人員抵達寶山,在看了寶山露天煤礦的礦帶之後,這些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