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2部分

上看他對這件事不算很熱血,但是內心深處還真希望這些傢伙能鼓搗出來一些好東西!。…。

感謝書友zhouyu1976和hukaikaka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暴風火箭炮

“人才啊!”彭毅還是很夠意思的,本著送佛送到家的原則,他還在給徐傑的私信中特意附上了聶志遠整理的資料,而現在這些資料正擺在徐傑的桌面上,而當徐傑看到一款非常接近後世中被稱為冰雹的的火箭炮的東西后,徐傑也不得不感嘆一下這個面目全非的歷史。

圖上畫的很簡單,一輛1。5噸的卡車,在車體上架設著4排6個的發射管。發射管的長度在2米左右。而旁邊標準的炮彈則是長約0。8米左右的無尾翼火箭彈。在大概瀏覽了相關資料後,徐傑感覺這東西至少在遠離上要比歷史上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要強上很多。更像是一款德國火箭炮和俄國火箭炮相結合的產物。吸取了各方的優勢。

說起前蘇聯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恐怕絕大多數人都十分了解,齊射時壯觀的長面和短時間內超大的投射量,再加上簡單到極點的發射裝置。這恐怕就是人們第一次看到喀秋莎火箭炮後的感覺吧。這款火箭炮幾乎秉承了蘇式武器的簡單實用以及投射量強大優點。。在2戰中是一款相當不錯的炮兵技術裝備。不過和歷史上不同的是,這一款火箭彈並沒有實用尾部的彈翼,這讓徐傑感到有些奇怪。。…。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使用bm13火箭炮的炮彈彈翼是十分正確的選擇,因為蘇聯當時面對強大的壓力沒有足夠的產能和時間去搞某些過於複雜的裝備,所以bm13並沒有使用發射筒,更別說在裡面刻上膛線了,而是直接用發射導軌。這樣一來火箭彈的旋轉就完全靠火箭彈噴嘴自身了。轉速下來了,精度自然會降低一些。而歷史上俄國人處於成本的考慮。他們認為直接加裝彈翼來減少發射器的複雜性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所以他們選擇了導軌和彈翼而沒有選擇發射筒和膛線。從成本上來說很不錯。

在2戰歷史歷史上真正選擇複雜的渦輪噴嘴(和飛機上的渦輪不是一個概念啊。)和發射管以及內部膛線的國家是德國。和名聲大噪的bm13不同。德國2戰火箭炮給人的感覺是默默無聞,但是並不代表德國人就沒有好貨。歷史上德國人也有幾款不錯的火箭炮。從精度上來講,採用了渦輪火箭彈和發射管的德國火箭炮要比蘇聯的bm13要準一些,從射程上來講也算可以。(備註:德國2戰火箭炮中也有使用導軌發射的。)。…。

比如說德國的15m火箭炮(nbf41、42型)可以把彈重34。15公斤的火箭彈打出6900米遠,而口徑達21m的42型火箭炮則可以把112。6kg的火箭彈打出7850米,從射程上來看比喀秋莎的8。5千米短一些,但是精度卻要超過後者。不過悲催的是這種武器在德國人手中最開始更多的是當成煙霧彈或者特種彈藥發射器而不是當成一種壓制性兵器。在喀秋莎火箭炮大行其道之後,德國依然沒有像蘇聯人那樣集中使用這種武器。而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德國人認為火箭炮的精度過低。而且裝填緩慢。但是德國人依然有車載火箭炮,部分火箭炮還贏得了陸地斯圖卡的稱謂。但是不管如何,這種武器的數量以及發揮的作用都無法和喀秋莎火箭炮相比,雖然在技術上和效能上德國貨可能更好一些。

對於2戰火箭炮的作用,徐傑的定位就是一種廉價的可以再中等距離上撕碎對方防線或者攻擊的武器,在這個時代,射程過遠的重型火箭炮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畢竟在這個沒有先進火控,更不要說制導炮彈的的時代,長身管火炮在遠距離的精度都會比較低。這種精度只有火炮四分之一的東東距離遠了可就真的什麼也打不到了!所以射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