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們齊聲應諾:“諾!”(未完待續。。)
九百八十六 結束的國運(上)
波斯帝國的喪鐘,是杜荷敲響的。
當大唐挺進部隊突破了波斯軍隊組成的防線,從而目睹了深坑之中驚心動魄的一幕之後,喪鐘已經在為波斯帝國而鳴,不為別的,只為那數十萬無辜的生靈,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之事雖然有諸多疑點,但是白起不得善終之事也足以證明殺俘不祥,雖然在血海深仇之下殺俘之事難以避免,但是政府軍和起義軍,有血海深仇嗎?
理念不同,效力物件不同而已,在教育沒有普及,絕大多數底層百姓大字不識一個的前提下,誰知道大義?誰明白道理?不過是誰給的待遇好就跟著誰而已,換個地方,同一群人,搞不好所屬的陣營就會掉換過來,但是卻還是那群人。
所以說打仗都是上面的人的事情,送命就是下面人的事情,軍隊的組成成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是這樣,將軍說什麼,就做什麼,軍隊沒有思考能力,服從也就成了軍人最高天職。
但是一支軍隊被一個將軍帶久了,而這個將軍卻又恰恰是一個非常能打的將軍,立下了很多軍功,能力非常強,個人魅力也是足夠的,這個時候,這支軍隊就會成為將軍的私人部曲,將軍怎麼做,他們就怎麼說,如果尋常軍隊還有一點點自己的本能在活動,那麼這樣的私人部曲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大屠殺這種事情自然做的下來,哪怕良心再有不忍,見慣了生死的軍人也不會停手。
哭的聲音再大,哭的樣子再慘,也不會讓哪怕一個軍人停下手中的戰劍,這就是波斯最後一支忠心耿耿的軍隊。邊防兵團,統帥,老將軍妥耶夫。
也就是這支軍隊惹怒了杜荷,看著無數深坑和濃濃的遮天蔽日的黑煙,杜荷心中的怒火無論如何都無法平息,雖然死的都是波斯人。沒有一個大唐漢人,可是他就是憤怒到了極點,雖然華夏曆史上歷朝歷代都有坑殺俘虜和平民百姓的記載,但是史書記載是史書記載,親眼目睹是親眼目睹,波斯人對自己同胞的麻木不仁實在是讓杜荷驚怒不已。
同時,這也促成了杜荷對自己的反思——如果有一天皇帝陛下下令屠殺平民,而他並沒有屠殺平民的想法,他還會按照皇帝陛下的意思去屠殺那些手無寸鐵的平民嗎?或者他認為錯的不是那些平民。而是皇朝本身,他會昧著良心鎮壓,而不是做些什麼別的事情嗎?
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明白吧?或者說,杜荷恐懼做這樣的決定,不知道多少年了,杜荷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懼,從他接受軍事大學的教育開始。一直到如今,十幾年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懼,原本,他不該有這樣的恐懼感。
杜荷不由得有些彷徨,但是他還是下達了最該下達的指令——全軍停止戰鬥,不要去管那些黑煙,只要把所有的深坑全部填上就可以了。然後杜荷修書一封,命人以弓箭射入城中,告知城內的波斯守軍,破城之日,所有參與屠殺平民計程車兵一個不留。斬盡殺絕,做出這個決定的將軍,將按照古老而殘忍的中國刑法——凌遲處死!
杜荷命令全軍安營紮寨,在這裡把整個波斯皇城包圍起來,本來人數不太夠,但是緊隨而至的波斯東部起義聯軍抵達這裡之後,人數就差不多夠了,這些起義軍一看到這些萬人坑,無一不是痛苦不已,看向皇城內部的眼神充滿仇恨。
他們接受了杜荷的指揮,以人數上的優勢按照大唐的方式安營紮寨,把整個皇城團團圍住,然後切斷了所有進入皇城的路線,並且尋機切斷皇城內部水源,不過似乎這座皇城有充分的準備,城內有諸多水井,並不依靠著城外的河流生活,切斷水源的行動失敗。
再之後,杜荷命令軍隊切斷波斯軍隊的補給線,結果得知波斯皇城沒有補給線,也沒有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