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這些流動性,單說城外的民眾要供給城裡上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就是讓他們能生活下去的基礎,也是造成城外繁榮的最重要因素。
京城裡面還是有不少人吃豬肉的,城外的民眾們吃豬肉的更多。
豬肉做的各種吃食,在民間已經很普及了,味道雖然不好,但窮苦人家哪裡顧得了那麼多,有肉吃還不滿足,會遭到天譴的!
之前裕王府採購的肥豬板油,其實就是來自於城外養豬的各家各戶。
由統一的商販收購了之後,再打包賣給裕王府,這樣省得裕王府挨家挨戶的去收,耗費人力物力。
現在更好。
裕王府雖然不買肥豬板油了,但他們卻直接把加工肥豬板油的工序發放了下來。
如果是那些住戶們自己熬製肥豬板油,把成品交給收購的商販,那麼可以掙到的錢比單純的買原料要多一倍。
只是一個熬製過程而已,裕王府還教了他們怎麼更好的提煉最純的豬油,在操作上一點問題都沒有,有一口鐵鍋,有一個灶就能幹。
裕王府還說了,從今以後,有多少豬油就收多少,不限量,不拖欠,全都現錢結算,信譽保證。
遇到這樣的好事兒,你說他們高興不高興?
至於說熬製豬油過程中有騷臭味,但城外的小老百姓,哪裡會在意這些?
只要能掙錢,就算是米田共,那也可以去撈的。
於是,一時間城外處處都飄起了騷臭的味道。
卻因為城外沒有密密麻麻的高樓和城牆圍著,空氣流通很好,這種味道不會停留很長時間,倒是沒有引發旁人的不滿。
相反的,那些沒有養豬的人都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去買幾頭小豬仔來養著,等著長大了就殺掉,吃豬肉賣豬油,小日子豈不是過得美滋滋的?
……
注:根據記載,北宋年間,每天一大早就有農民趕著成千上萬頭肥豬入汴梁城宰殺,供小老百姓食用。
故而設定大康朝帝京府周圍飼養豬的人家很多,可大量提供豬油,也應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