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他而言失敗反而是更好的,終於他最終成功了,一個改變世紀的時代產物在他的手中誕生了!
哪怕在死的那一刻,他也充滿的幸福,因為他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他已經沒有任何的不捨了。
伴隨著死亡,他看到了未來的科技越來越好,而虛擬遊戲也用於現實之中,透過時間比例增加了不少研究,這是他所期待的,雖然也有不少的事端,但是對他來說足以!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穿造出了一個改變整個世界的產物,我一定會很讓這個世界更好!”
童年的一句話,在蘇易的腦海之中響起,一個微不足道的誓言,卻足足支撐了他走來的一生,但是他卻不覺得有什麼好後悔的,如果還有一次機會,他依舊會走這條路!
因為這就是他的命運吧!
伴隨著最後一幕,蘇易的眼睛緩緩的睜開,看了看周邊的情景,嘆了一口氣,他已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了,但是這次的溫馨卻讓蘇易有些迷戀。
或許是因為經歷了太多了殺戮,也或許是經歷了太多的艱苦,更或者是看到了太多的悲劇,在蘇易心中也希望看到溫馨,和諧!
可以說蘇易之所以如此就是經歷了那些太多了,反而更加容易沉迷在其中,見此蘇易也不由的皺著眉頭。
他知道這樣很不好,或者說經歷了那些太多的話一旦另外一種題材的書籍沉迷進去最後說不定自己都忘記是誰了,永遠的沉迷在書中也並非不可能!
所以他也開始有些警惕,這次也是因為蘇易精神力夠高所以才突破了,從而掙脫了出來,但是下一次,要知道隨著自己讀的書構架越高,消耗的精神力也越大,到時候自己真的能掙脫出來嗎?
那時候就不一定了,因此他必須要注意了,顯然現成的辦法就是,均衡!
想到這蘇易也不得不感慨,均衡之道無處不在,不管是讀書也好修煉也罷,就連自己的閱讀術也需要均衡,想到這不由的搖了搖頭。
就在蘇易想到均衡的時候,瞬間想到老子的道德經的話。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也就是說從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來說,日曬雨淋的結果是不斷地把山川之高去彌補河谷之低。這個過程是經久不衰的。但是如果整個地球表面成了徹底的一塊平板,就不會有山川河流,也不會有文明的出現。所以又從地球的內部不斷產生造山運動來凸顯高低的差距。
這就是均衡之道,適當的差距就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正負電極電位的差距,就不會有電流的產生。但是這個差距如果過大,就會毀滅整個系統。所以“道”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在具體細節處處不均衡的情況下尋求全域性均衡的過程。
易經中的九宮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四二為肩,八六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宮。”整個系統沒有一處是相同的,但是無論橫、豎、斜的總和卻都是一樣的,它在不和諧、不均衡的個體間形成了整體的和諧和均衡,這同樣也是均衡之道。
一樓樓資訊在蘇易的腦海之中回想,均衡是什麼,均衡的目的其實是維持系統的存在,但過分強調均衡到了平均主義的地步,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
不均衡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但過分求這個動力的結果會使系統不堪承受而解體。在哲學上,這是個“動”與“靜”的關係;在治國上,其實就是個發展與穩定的關係。
所以說均衡其實都是相對而言,一正一反是均衡,一陰一陽也同意是均衡,萬物皆有均衡!
在這一瞬間蘇易彷彿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