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假髮廠的成功消除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顧慮,所以在唐寧與當地政府商討待遇和招工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礙。可如果唐寧是第一家來到東莞進行開荒的企業的話,那麼其實他是很難成功的。張細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是東莞本地人,雖然頂著一個港商的帽子,但是大家都認識他,張家五兄弟的人脈和認可度都是足夠的,所以招工的時候。大家就沒拿他當港商看,這要是換成唐寧可就不一樣了,不說別的,光他那副外國人的長相就會吃很大的虧,畢竟這不是九十年代外商在中國可以呼風喚雨、招搖撞騙的時候。
順利進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唐寧的心態比較好,這次回國創業對於他來說。賺錢反倒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想給自己的兒子一個鍛鍊的機會,同時爭取用自己的力量來使更多的同胞過得好一點,所以他開出的薪資條件非常的優厚,比張細的假髮廠還要高兩成,因此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應聘。
不過雖然開具的薪資很高,而且唐寧是帶著回饋的心思來的,但這不代表他對工人的要求就低,因為不管怎麼說。他都是一個商人,他可以做慈善、可以捐款,但絕不可能拿自己的工廠做善堂、養閒人,那樣還不如不開。
雖然唐寧一直都堅定的認為為期十年的“文化活動”整整毀了中國一代人,拖慢了中國最少二十年的發展進度,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的是經歷了這個時期的民眾心思極為純淨,不像2015年那樣浮躁,政府官員們雖然膽子小一點。但是那些壞毛病還沒有形成,吃拿卡要和官僚作風還非常少見。所以溝通和配合起來都比較順暢,工人們除了極個別的刺頭以外服從性都很高。
尤其讓唐寧覺得有趣的是這批工人裡還出現了應該算是中國第一批的“外來妹”,也就是外來務工人員。之前張細招收的都是本地人,可本地人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的東莞還遠沒有後來那麼發達,被他和唐寧這麼一招。基本上能來的就都來了,所以缺口自然就得由其他人來補充。
而且這些人雖說是外來妹,但實際上都是與東莞本地人沾親帶故的,因為只有親戚的引薦和親眼見證了他們致富的經歷(1978年龍眼村全村收入高達八十多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這些人才會來應聘,否則以唐寧一個美國人是沒有什麼號召力的,老百姓根本就信不過你,這讓唐寧十分感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換到十年後你想進外企哪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可現在招工都這麼費勁。
由於唐寧帶來的管理人員都是日本人,所以管理方法自然是全盤的日式風格,好在唐寧之前曾經反覆強調和交代,所以管理人員雖然管理嚴格但還是很人性化的。而且考慮到工人們的文化程度,所以在東莞工廠進行的都是粗加工,精密程式還都是放在沖繩來進行的,但即便如此,由於大陸工人的超低工資(相對於日本來說),所以生產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唐寧的電飯煲工廠沒建立多久,東野的服裝廠也緊隨其後的就開辦了起來。相比唐寧,東野做的更加謹慎,或者說他就是想重走當年唐寧在東京的發展方式,因此他接的全都是代加工的活兒,就是拿大陸當做血汗工廠來發展。
不過他對唐寧的抱怨可是不少:“老闆啊,我不知道您是對中國人有所偏愛還是現在您人老了所以心變善了,我記得當初您在東京開辦工廠的時候待遇可沒這麼高、管理可沒這麼松。現在您先來一步,把標準定成這樣,讓我都不好辦了。其實咱們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只要待遇跟張細的差不多甚至是比他第一下都照樣能招到人。”
唐寧自知自己做的不太符合商業精神,所以勉強的解釋道:“這不是現在的情況跟當年不一樣麼。當年我在東京是白手起家,即便想開出高額待遇也沒那個條件啊,而且當時日本民眾的生活條件可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