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三個丫鬟找的歸宿,都是讀書人。這是個寧願嫁給讀書人受窮,也不願意嫁給商人做婦的時代。誰能指責葉明珠?葉明珠給三哥丫鬟一人十兩的嫁妝,又把她們除了奴籍,嫁給了讀書郎。要怪只會怪她們自己命不好,自己的夫君不爭氣。
雖然本朝規定,嫁妝是歸婦人所有,然而,三個丫鬟都是沒有孃家的,國公府更不可能為她們做主。偏偏夫家又是強勢的。若是她們真的告自己的夫君,她們也討不到好。在這個時代,女子地位卑微。而葉明珠作為國公府的姑娘,想整治一個婢女,再容易不過了。
事實上,葉明珠也給了幾個丫鬟選擇。有莊稼漢,也有家底富足的商賈之人。葉明珠晾了那三個丫鬟大半年,開始那三個丫鬟嚇得不輕。到後來,三人都以為三姑娘沒什麼本事。當葉明珠問她們要嫁給哪個,她們都歡快地想嫁給讀書人。甚至覺得葉明珠給的嫁妝少了,想要欺葉明珠年幼多貪墨一些東西。
那三戶人家願意娶葉明珠的丫鬟,不過是為了搭上國公府的線。等到他們娶了人以後,葉明珠再讓人放出訊息,那三個是在府裡做事不規矩的,惹惱了主子。不過是主子念舊才將她們放出府而已,卻到底厭棄了她們。到時候他們的日子又如何,還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看來,只能推後將三個丫鬟打發出去。就讓她們再高興幾天。都說女人嫁人是第二次投胎。在古代,嫁給這個樣的夫君,與她們而言,還不如在府裡配個小廝繼續為奴為婢呢。
國不可一日無君。端王和靖王爭鬥的結果,居然比葉明珠想象得快。很快,新帝便要登基了。
第60章 宮變
登基的是端王。
論身份,端王的生母是淑妃,養母是皇后。而靖王的生母卻只是婕妤。論母族,夏皇后的家族早就沒了,而淑妃的家族卻是正經的高門,趙婕妤的家族只是個京城普通的貴族罷了。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雖然先帝總是有意無意地提拔靖王,卻又不願靖王在朝廷上的影響力過重,因此只能不上不下地被壓著。而端王是夏皇后的養子,先帝雖然對這個兒子沒什麼感覺,卻對夏皇后極其寵愛,在不涉及到大的利益的時候,先帝還是很願意給端王一些方便的。這些小恩小惠平日裡不顯,這個時候卻極其關鍵。
端王上位以後,封養母皇后夏氏為太后,封端王妃為皇后,端王世子為太子。而康寧郡主也自然晉為康寧公主。
倒是夏太后主動提出,將皇帝的生母淑妃追封為太后。皇帝推辭一番,最後以拗不過夏太后而將淑太妃追封為太后。皇帝對夏太后更加感激孝順。然而,夏太后直接將公務交給了皇后,自己整日在佛堂裡,吃齋唸佛。皇帝對此極其擔心,卻又勸不了太后。
讓人頗為意外的是文王府一家。文王府早就把京城的權貴得罪了個遍。文王雖然是個蠢的,卻到底沒有蠢透,知道若是兄長故去,便只能靠新皇。然而他有個不知死活的女兒明歆縣主,明歆縣主早就明著暗著的把端王府的康寧公主和靖王妃得罪透了。不論是皇帝還是還是靖王都不待見他。
不過,文王雖然不得新帝待見,卻也沒做什麼怨天尤人的事,本以為新帝會將他打發到封地,卻不曾新帝直接以先帝已故,不忍和皇叔離別為由,將人留在了京城。而和文王有同等待遇的,則是靖王和宣王。
文王被皇帝留在京城,則是因為這個蠢透了,皇帝可不想把他放到封地去禍害封地的官員和百姓去。而文王留在京城,則是監視之意。這兩個王爺在京城,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子孫後代也難以再享受庇廕了。
倒是宣王留在京城頗為讓人意外。而更讓人意外的是,宣王的所作所為。不過半天的功夫,就連葉明珠這種閨閣姑娘都知道了,宣王哭著跑到了宮裡,直接在一干妃子皇子公主的面前,抱著新帝的大腿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