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這個角度,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又因為他躺著,他們站著,那身影似乎也顯得格外地高大,屹立在那裡,根本無力撼動。
他只能在心裡祈求朝臣們拒絕這個過分荒謬的提議。
然而,當初本來就是宸妃擁躉的御史中丞潘致遠已經開口道,「這……雖說有些令人吃驚,倒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式。」
一聽他這麼說,其他人就猜到他可能提前得到了什麼暗示,紛紛不甘示弱地開口。
有人反對,覺得桓衍明明有兒子在,沒必要將皇位傳給兄弟,但旋即就被人用先帝的事例反駁了。當初太-祖也有兩個兒子,漢王已經十幾歲了呢,還不是因為擔不起事,所以讓朝臣們推舉了先帝登位。
但反對者依舊堅持父死子繼才符合綱常,兄終弟及容易亂國。——漢王之所以謀反,不就是因為不忿於本該自己繼承的皇位被先帝奪走嗎?若是再來一回,只怕又會留下隱患。
小皇子現在還小,但是他總有長大的一天,到時候,他會甘於這樣的命運嗎?
曹皇后看著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本來想開口說自己會直接帶著小皇子離宮別居,不讓他生出多餘的心思。然而不等他開口,中書令趙寵突然開口道,「依老夫看,此事倒也不是沒有解決之法。」
「哦?不知中書令有什麼法子?」有人問。
趙寵道,「既然諸位擔憂的,都是小皇子的處境問題,不如就請越王將小皇子立為皇太子,如此一來,自是皆大歡喜。」
聽他這麼說,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都找不出反駁的道理來。
倒不是這個安排真的就萬無一失。事實上,等桓羿有了自己的孩子,矛盾會變得更加激烈。但是至少表面上,這個結局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倫理方面也說得過去。
至於小皇子能不能活到繼位的那天,桓羿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會不會讓他繼續待在儲君的位置上
從古至今,儲君本來就是個危險的職業,就算是皇帝的親兒子,被封為皇太子之後,真正能夠繼位的,也不過十之三四罷了。誰都沒辦法保證十幾年後的事,他們這些人能做的,只是替他爭取這樣一個名分。
雖然在更多人看來,沒有這個名分,他的下場說不定還好些。不過這也要他無心大位。若是有心爭位,有了名分的確會更名正言順。
所以短暫的思索之後,他們就將問題拋給了曹皇后,讓她來做決定。
畢竟,若不是她主動開口,想要推桓羿上位,也就沒這麼多事了。
曹皇后一時也有些猶豫。她本來是想自己將這個孩子帶走,這樣對孩子來說會更好,但誰也不知道孩子會是什麼想法,如果他長大後就是像漢王一樣,想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保留這個名分,自然更好。
她不由看向桓羿。這跟他們事先說好的不一樣,是否同意,就要看桓羿的意思了,「越王是否願意立暢兒為太子?」
她沒問桓羿是否同意繼承皇位,等於直接跳過了這個問題。桓羿眉梢微微一動,「既然是皇嫂所託,臣弟自是在所不辭。」
反正他和甄涼本來就不會有孩子,將來總要考慮繼承人的事,桓暢雖然是桓衍的兒子,但是他本身是沒有過錯的,名分上也合適,小孩子只要好好教導,想必不會像父親。
「既如此,本宮還有一個要求。」曹皇后又道。
「皇嫂但說無妨。」
曹皇后卻沒有看他,而是看向跪著的大臣們,「若是越王繼位,陛下和本宮繼續留在宮中,便不合適了。所以到時候,陛下和本宮會搬到京郊的溫泉行宮休養。太子年幼,本宮想親自教養他,等要讀書了,再送回宮裡。另外,後宮中的嬪妃,也該同去侍奉陛下。」
這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