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宣傳幾乎全部依靠觀眾的口口相傳,好口碑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走入影院。

米佳山心中頗為忐忑,他知道《頑主》最好的放映地點是在京城,也只有京城人最懂這部電影,這就是地域文化。

不過,如果《頑主》在蓉城折戟沉沙了,那就沒有機會在京城放映了。

好在一部好電影能夠獲得觀眾的共鳴,蓉城的年輕人同樣喜愛這部京味十足的片子。

看著從影院傳過來的好訊息,米佳山立刻申請讓影片在北方各大城市上映,要是還能取得好成績,那就在全國範圍上映。

他這麼做是擔心《頑主》會在南方遇冷,這畢竟是一部帶有濃重北方地域文化的影片。

華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頗大,東北的二人轉在南方沒有市場,南方的滑稽戲同樣無法在北方流行,兩地觀眾的口味迥異。

進入臘月,《頑主》終於在京城上映。

這部電影在京城比在蓉城還要火爆,看著電影中熟悉的景物,聽著熟悉的臺詞,感受著京城的日常生活,京城的觀眾就像是自己在電影裡一樣。

這種代入感特棒!

而且,他們更能理解影片中三位主角的遭遇,因為這種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發生在他們身上,面對這個變革中的社會,年輕人迷惘無措,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部能帶給他們歡笑,還能引起他們強烈共鳴的電影。

與此同時,報紙和雜誌上開始關注《頑主》,由電影的熱映帶來了猛烈的抨擊。

林子軒發表在《京城文學》上的小說並沒有引起主流文學圈的關注。

一個新人作家寫了一部小說,就算是內容標新立異,也不值得大張旗鼓的評說。

但《頑主》拍攝成電影,引發了年輕人的觀影熱潮,形成了一種現象,造成了社會影響,這就值得說道一番了。

報紙上普遍評價《頑主》是一部低階趣味的電影,是一部媚俗的電影,是一部抹黑社會建設新風貌的電影。

為什麼會引起這麼猛烈的抨擊呢?

這和《頑主》裡不少調侃的情節有關,比如給地攤文學的作家頒發文學獎,這就是對主流文學圈的一種諷刺,還有揭穿道貌岸然的學者和教育家,把社會上不少成功人士虛偽的外衣扒掉,露出裡面的花花腸子來。

《頑主》說到底就是對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嘲諷,是非主流對主流的挑戰。

這就難怪人家會抨擊了。

《頑主》不出名就算了,既然你出名了,那這些代表主流價值觀的人自然要發出聲音來。

如果他們代表高雅文學,那麼《頑主》就是低俗文學,他們是陽春白雪,《頑主》就是下里巴人,只有把《頑主》打落塵埃,才能顯得他們高尚深刻。

林子軒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看著報紙上的評論,沒什麼反應,還有心情和慕姍姍說笑。

“這篇說的就很好,在社會進入新時代的當口,《頑主》反其道而行之,迎合社會上不良的低俗思想,討巧媚俗,誤導青年人,造成嚴重惡果,值得我們反思和警惕。”林子軒模仿著領導在會議上講話的語調說道。

“你竟然不生氣?我都覺得過分。”慕姍姍氣憤道,“不就是一小說麼?值得這麼沒完沒了的鬧騰,好像你犯了多大罪似的。”

“你可別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得,喝口茶消消氣。”林子軒把茶杯遞過去,勸說道,“從歷史上看,經典名著都是超越時代的,你等著吧,十幾年之後,那時候的人就會把《頑主》奉為經典了。”

“你這是自我安慰呢?還是被氣瘋了?”慕姍姍懷疑道。

“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是高階深刻有內涵,比較正統,下個時代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