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章 知青社員共同奮鬥為事業

從第一批進入食品廠辦公室工作的知青口中,陳記者知道了他們發展起來的過程。

“你們覺得食品廠對你們自己,意味著什麼呢?”

周華南推了推眼鏡:“是我們的事業。”

宋美麗點點頭:“是我們大家共同奮鬥的事業。”

陳記者一時有些怔愣,看著這幾個生機勃勃的知青,心裡產生了感動。

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的青年人,不就是國家的希望嗎?

這時候他明白了食品廠對知青們的意義。

這項事業給了他們發揮才華和能力的舞臺,把他們從迷茫中拉出來。

給了他們奮鬥的方向。

他們的知識就像水一樣,需要容器來承載。

食品廠就是那個容器。

隨後,他又採訪了幾個新來的知青。

這幾人看起來就更稚嫩一些,但眼睛都是一樣亮晶晶的。

一個小知青叫谷勝利,對陳記者說:“我來之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以為會像我同學一樣,天天都在幹農活。”

"沒想到還能有這樣的工作,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學校都學不到的東西。"

谷知青跟著銷售部的周華南,時不時地出差,增長了見識。

現在的生活過得比下鄉前還要快樂。

另一個知青叫徐曉陽,是宣傳部宋美麗的手下:“我在這裡,覺得很自在。”

她性格比較內向,跟著宋美麗做宣傳部的工作,經常寫稿子。

宋美麗向陳記者介紹道:“她的宣傳稿寫得很好,你路過宣傳欄可以看到。”

陳記者笑著說:“那咱們還算是同行了。”

徐曉陽笑著搖搖頭:“不敢當,我就是比較喜歡寫東西而已。”

沒下鄉的時候家裡人都嫌她木訥,沒想到下了鄉,反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陳記者也發現了,在這個辦公室裡,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

只要有能力、有知識,在這裡就不會閒下來。

事後他想,這裡大概就是下鄉知青幫助鄉村發展的典型了。

要是全國每個鄉村都能讓知青們發揮所長,許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當然他也明白,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機會。

只能說,是這些知青足夠幸運,被分配到蓮花大隊。

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這一天下來,陳記者不斷受到職工、工人們的衝擊,更是覺得不虛此行。

還好領導在安排下鄉採訪的人員的時候,自己主動申請了。

沒來蓮花大隊,他都不知道國內還有這樣的地方。

一群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上下一心,著實讓人感動。

見天色已晚,林雨便說:“差不多到下班時間了,咱們去食堂吃飯。”

“你們還有食堂?”

林雨點點頭:“為了方便那些家離得遠的工人,他們一般中午會在食堂吃飯。”

食堂一般只開中午,到了晚上就關門。

因為工人不管家近還是遠,下班都是直接回家,不會再留下吃飯。

為了招待北城來的客人,林雨特意和王招娣說好,讓她們加會班。

“也沒什麼好招待你們的,別介意啊。”

陳記者說:“不會,我反而想知道你們工人平時都吃什麼。”

林雨笑著說:“那你得明天中午過來,今晚的菜是我二伯母給你們開的小灶。”

他們說著就到了食堂,林雨特意給陳記者介紹了食堂的工人。

王招娣和劉翠花是最開始進食堂工作的,後來吃飯的工人越來越多,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