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南坐上回家的火車,心情很激動。離家大半年,終於可以回去見思念的親人了。
想想自己剛下鄉的雄心壯志,周華南覺得這大半年真的讓他成長了不少。
他不再那麼天真。
憑著一腔熱血就下了鄉,卻從未想過,他們知青對鄉下大隊,到底能貢獻什麼。
要不是林雨辦起這個作坊,他們可能還在跟著隊員下地幹活。
按那些大爺大媽們的話來說,他們都是些“沒用的”。
畢竟他們幹活抵不過半個大娘,每個月還得給他們分糧食。
鄉下日子本就不好過,隊員們看不上知青是很正常的。
因為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下鄉,究竟有什麼用?
直到看到林雨辦起粉絲作坊,周華南才恍然大悟。
原來他們的見識、知識,都不夠“落地”。他們都像漂浮在空中,從沒有去思考,他們的那些見識,要如何融入當地的發展。
其實粉絲這東西,不是林雨獨創的,周華南就是在華南地區出生,小時候在那邊已經見過類似的東西。
但他卻從沒有思考過,手頭的紅薯跟從前見過的粉絲,之間的關係。
這就是林雨的思考有“落地”,或者說“因地制宜”吧。
這回他們把自己選作銷售員,又給開介紹信,讓他回家的目的,周華南其實不是不清楚。
他沒有覺得反感,反而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背景,才得以被選進作坊。
也很感謝,自己的父母親人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這讓他的路走得更順利。
既然有這樣的助力,他又為什麼不用呢?
若是從前的他,大概真的會很清高地覺得,自己應該靠自己,不該靠父母親人。
但下鄉這大半年讓他成長了很多。
他不再那麼不諳世事,就連在大隊裡,都是大隊幹部的親屬可以優先參加作坊的面試,這並不妨礙什麼,不是嗎?
畢竟最終確定能不能進作坊,還是要看個人的實力。
如果沒有能力,即便是有背景,也走不了太遠。
所以周華南得到了這次機會,他深知是因為自己的背景,但是他也不會看輕自己,畢竟他的筆試和麵試成績本身就沒有水分。
而能不能完成隊裡交給他的任務,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
周華南下了火車,由於走得匆忙,他沒有提前通知家人,所以出了火車站,他就自己坐上了公交車回家。
家屬院裡,一切的景象彷彿沒有變過。
包括大門上的鐵鏽,在大門口門崗裡坐著的保安李大叔。
“華南?”
“李大叔。”周華南跟他打了個招呼,就走進去大院。
徒留李大叔在後頭嘟囔:“不是說下鄉了嗎?咋還能回來?”
不怪李大叔奇怪,那些下鄉的青年們,哪一個不是一去就幾年沒回來過?
如果是家裡有急事,比如要奔喪,回來的時候也都像變了一個人,灰頭土臉,完全就是一副鄉下人的模樣。
哪像周華南,才去了半年吧,就能回來了?
而且他看起來還長高了、壯了不少,雖然也曬得有點黑,但是意氣風發的,完全不像從鄉下回來的。
不知道的以為他是去當兵了呢。
這樣的感受,一路上遇到周華南的人都是一樣的。
許多家屬院的鄰居,家裡也有孩子下了鄉的,所以看到周華南,都特別驚訝。
但是周華南也只是打個招呼就走,並不多停留,他們也就沒有機會問個明白。
周華南的家是一個獨棟的平房,他爺爺是個退休老幹部,正坐在院子裡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