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歡迎歡迎啊,我們在這裡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是把你們給盼來了。”
“張大人辛苦了,獨自在舟山抗虜,很艱難吧。”
“唉,這算不得什麼,比起那些死難的百姓來說,我們還活著,這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但我和麾下將士們活下來,就一個目標,那就是報仇,消滅建虜。”
舟山,一支龐大的艦隊停靠在舟山的海岸邊,一員銀甲大將從旗艦上走下,來到了岸上,岸上早就有大量人員在等待著這員大將,幾乎是他一下船,人群中就走出一名文官,兩人熱情的擁抱了一下,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倒是在大明的官員中不常見。
銀甲大將不是鄭成功還能是誰,而這名文官正是舟山抗清領導人張煌言。要說張煌言,比鄭成功年長几歲,但實際上二人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張煌言是個是實實在在的讀書人,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十六歲的時候參加縣試,考察騎射,張煌言連射三箭,全部中靶,讓當時的主考官都大為驚歎。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張煌言就考中舉人,當時因為朝廷內憂外患,戰事正酣,崇禎特地下令,將張煌言這類文武雙全的年輕人全部調往京師擔任相應官職,給張煌言的官職是刑部員外郎,後來準備外放山西,出任地方大員。結果張煌言還沒動身,李自成就打進京師了,崇禎上吊,張煌言從京師逃出來就回到了浙江寧波老家。
再後來他擔任弘光朝廷的官員,也是屁股還沒坐熱,清軍就滅了弘光政權,他只好重新回到寧波,並且在寧波當地大舉反清旗幟,集結了不少仁人志士。但寧波畢竟在陸地上,清軍的攻勢兇猛,他只能帶兵回到孤懸海外的舟山,吸納難民,打造船隻,在舟山堅持抗清,一直到現在。
前段時間,他總算是跟鄭成功取得了聯絡,他也知道鄭成功心懷報國之志,並且手下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二人若是合兵一處,找機會攻打南京,則大事可成。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這麼快就來了,清軍多路大軍失敗,張煌言也從寧波的官員那裡得到了訊息,他認為,現在是出兵的好時機,這才邀約鄭成功,雙方合兵一處打擊清軍。
“張大人,你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一見如故,你年長,我就稱呼你為兄長吧。”鄭成功抱拳道。
張煌言立刻拱手道:“不敢不敢,國姓爺乃是天子賜姓,身份尊貴,我不過一個刑部員外郎,怎麼能跟國姓爺相比。”
鄭成功哈哈大笑,“沒想到張大人還在乎這些繁文縟節。”
張煌言不知道如何接話,鄭成功道:“好了,咱們不說閒話,請張大人介紹一下情況吧。”
張煌言立刻請鄭成功前往他在舟山的營地大帳,眾將跟隨鄭成功一起進入大營,眾人落座後,張煌言道:“國姓爺,目前的情況是這樣,我部在舟山和寧波沿海的總兵力大約一萬一千人,這些都是百戰老兵,跟清軍多次交手,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國仇家恨在身,戰意高昂。另外,我聯絡了蘇松提督吳兆勝,總兵馬逢知,另有蔡聰、沈廷揚等一眾大小官員,可以這麼說,我們一旦發動攻勢,從寧波到吳淞口和蘇州一線,那是一馬平川。”
鄭成功一抬眼道:“他們都願意反正?”
張煌言道:“我非常肯定,並且蔡聰等人已經跟我們約定好,登陸的時候,他們會在岸上接應我們,並且麾下兵馬也都願意加入我們,這幫人總兵力不下兩萬。另有浙江和南直隸的一些民間義軍和地主豪強願意跟我們合作,這些人也有數千,我可以這麼說,我軍總兵力算上國姓爺帶來的人馬,應有近七萬兵力,攻打南京,有把握。”
實際上攻打南京這個提案正是張煌言提出來的,因為鄭成功主要是在閩浙一帶行動,其實並沒有將南京劃入他的戰略目標當中。但是身在寧波並且在弘光政權中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