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長官們把軍艦開到鍋蓋嶼,護佑我們當地百姓。印尼鬼在島上為所欲為,欺壓我們同胞,還請長官將其驅逐!”說話的這人長得斯文多了,還帶著個眼鏡,大概是受過良好教育,不過可能在海上顛簸了一段時間,顯得比較狼狽。
政委程光拿來一副海圖,指給盧俊甫看,“這裡就是納土納群島,大體跟我們的曾母暗沙同緯度,九段線的邊緣地帶,也不太好說清楚是咱們的還是印尼的。”
盧俊甫當然知道納土納在什麼地方,他只是對這裡的情況不是很瞭解,他客氣地問那位戴眼鏡、名叫張品信的男子,道:“島上華人多麼?”
張品信馬上道:“大島上有1。5萬居民,八成以上都是我們華人,剩下的大都是這幾十年來印尼政府派過來。我們華人從明朝滅亡的時候就從廣東遷移到這裡,昔日還有張傑緒在此建立土邦,後來為荷蘭人所佔據。殖民時期結束後,印尼派兵到我們島上,聲稱納土納為印尼所有,而我們本地居民卻無自決權利。我們都是中華兒女,自然不願做印尼人,希望長官能為我們伸張冤屈,可使我們重歸故國。”
納土納華人確實一直都有獨立建國,或者歸化中國的想法。不過在此之前,他們主要還是寄希望於臺灣,臺灣在七十年代之前在南海還有比較多的活動,而且國際上醜化赤色政權對島上居民也有一定影響。七十年代後,臺灣丟掉了幾個南海重要據點,更不在南海頻繁活動。原歷史中蔣二世過身以後,納土納華人就把希望寄託在了平太宗身上,據說還獲得過太宗大人的接見,真實與否也不可考。
九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出版的地圖冊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將納土納劃入了自己的一邊,引起了印尼的反彈和抗議。不過實際情況是另一回事,這應該是中國的一個小手段,希望借納土納引起印尼注意,並與印尼海上劃界。
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談判起到了反效果,為了讓印尼談海疆,外交部證實了納土納不存在主權爭議,而想要的海上劃界談判則被印尼以主權既然沒有爭議,那中國在遙遠的北方,在此更沒有必要進行海上劃界談判。
這就是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在南部南海中國沒有一片海洋法公約中可以延展專屬經濟區的陸地,納土納主權不談確實印尼就不用談劃界了。中國的本意當然是確認九段線的效力,可是沒有人吃這一套。中國把主權無爭議說出口了,就不可能出爾反爾了。印尼頓時放下心來,移民了島上居民數倍的猴子人口上去,徹底稀薄了島上華人的絕對多數。由此可見,在中國外交史上,交學費的事情還是沒有少做過。
現在情況不同了,島上華人的絕對多數仍舊保持著。而且中國推動南解直接掀翻了馬來西亞,不久前還將世界強國英國擊敗,展現出的實力絕不是印尼或者臺灣這種小角色比得了的。中國海軍的覆蓋能力足以將這裡罩住,南面還有齊一鳴拉扯的南解輔助,納土納這個位置如果中國想要控制,沒有絲毫難度。
盧俊甫腦中轉過了好多念頭,對於海軍來說,西沙永興島那個基地實在是寒磣了一些。缺少淡水和陸地,不適宜較大規模的艦隊在那裡長期駐泊。而且位置也不是特別好,南海太大也兜不住。可納土納大島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這裡有2000多平方公里,有上萬居民,能夠開墾足夠的經濟設施供應在此長期駐紮的軍隊。可以由足夠的土地修建機場、港口等軍事設施,還有水文條件不錯的港灣。簡直就是南海艦隊最佳的泊地。
雖然念頭很誘人,但盧俊甫卻沒辦法自己拍板決定這事情,回頭還是要上報等待處置的。畢竟島上是有印尼的少量駐軍和政府機關的,這樣沒頭沒腦地上去了,估計剛跟英國打完,又要跟印尼打了。
盧俊甫想起不遠處就是南解控制的馬來亞和北婆羅洲,而誰也知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