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庫,使得德國的石油儲備驟減。北海石油出產量也不是那麼充足的,即便全部供應德國,也是捉襟見肘。戰場上已經出現了因為燃油不足,德國裝甲旅進展緩慢,跟不上戰術要求的情況,而後方德國居民的燃油已經開始限量供應了,使得德國居民怨聲載道。
美國的情況也絕對沒有比德國好太多,美國擁有更加龐大的軍事部隊需求燃油。而且美軍還在全世界都有軍力部署,對於燃油的輸送要求也不小。暫時美國本土的燃油儲備不成問題,但是近些日子來,美國運輸到日本的油輪,已經多次遭到中國潛艇的襲擊。美國對中國本土的轟炸計劃一拖再拖,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國很難保證戰爭爆發後,能有足夠的燃油進行作戰。從這一點上,日本還拖累了美國,因為日本作為經濟大國和無能源國家,對於燃油的消耗巨大。
印度洋和南海航線的斷絕,使得日本的主要商貿只能橫跨太平洋,從美國輸入足夠的各種資源,而且這些海運還受中國潛艇部隊的威脅。美國第七艦隊也受此影響十分巨大,補給品和武器的輸送成了難題。
歐洲和美洲的大西洋航線還基本暢通,中國雖然在這裡也有潛艇活動,但總算沒有在西太平洋那麼猖獗。但戰爭對很多歐洲國家的經濟打擊是巨大的,歐洲國家對貿易的依賴度很高,特別很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就是中國,敵對之後一下子失掉了這些貿易,使得他們很難過,成千上萬的人失業,而且西方人沒有什麼存款習慣,直接就是過不下去了。
北約方面針對這個情況,超脫軍事制定了一個統一的經濟計劃,包括內部免稅,提供便利條件,甚至進行物資配給等,希望以更加內部的經濟貿易來彌補這些國家的經濟損失,從而能夠支援北約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而美國人也是有壞心思的,他們希望這種內部經濟計劃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因為就像是上合經濟體中最大隻的中國獲利最豐,美國也將受利於這個內部經濟體。
當然,為了戰爭能夠進行下去,美國人需要進一步打通航線,獲取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症戒不掉也得戒了,因為短時間內美國人自己也看不到能夠重回中東的可能。不過世界上還是有其他地方產油的,比如說南美,比如說幾內亞灣。
查韋斯這個反美鬥士跟中國走得很近,可以敲打一下,奈及利亞有中國的海外基地,也是有藉口的。如果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石油能夠控制起來,對於北約而言,能夠極大的緩解失去中東石油帶來的石油緊缺現象。
不過也有不少人反對再這樣倉促的開闢新的戰場,現在美軍的戰鬥已經有些首尾難顧,從非洲西海岸、南美再進行戰爭,美國人真的可能不用被中國人擊敗,自己就把自己給搞倒了。
第689章 利比亞
促使美國不得不開闢新戰場的事件來自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莫名其妙地宣佈加入上合陣營。這場戰爭爆發之初,北非幾個國家都是出於中立狀態的,特別是幾個產油國,藉著這個機會也是大發利市。不過隨後埃及還是加入了上合一方,幫助上合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從而極大削弱了美軍的戰略影響力。
卡扎菲的“投誠”,對於齊一鳴來說都是相當奇怪的一件事。利比亞石油賣得好好的,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賣給西方石油了,而是用自己並不怎麼寬裕的家當,扯起了上合的大旗,要求加入上合一方。
更加讓上合理事會哭笑不得的是,卡扎菲的投誠之前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所謂地加入上合,僅僅是他自己自說自話,而沒有得到上合理事會的批准。不僅如此,卡扎菲還在講話中表示,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都不應該繼續再為了經濟利益而保持中立,西方建立的邪惡國際秩序已經到了崩塌的時候,大家應該踴躍加入到正義的一方,開創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