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肩安慰道:“陵志雖沒有詳細記錄獻王陵及內裡的機關,但它提到這個腐屍穴……”
\"除了陪葬坑,只有主祭司是伴陵的真正成員。葬禮完成後,祭司會從深谷尋到兩棵可改造陵園氣脈的榕樹,將‘陵志錄’埋於地下,並在樹頂種植,隨後捕獲供祭祀用的巨蟒。文獻形容這些蟒為青龍,非常兇殘,僅存在遮龍山區。它們飽餐俑人後便會沉睡,這時剝取蛇皮,連同巨蟒身軀一同裝入棺內。蟒肉人體同楠木內棺、伴著老榕樹根,二者會漸漸交融在一起,維持 ** 長久不腐朽。\"
看著他熱切的詢問,雪莉楊接著說道:“就這樣。剩下的就是溢美之詞,無實質性資訊。”
寧小塵沉思著:“這麼說,我們得自己探尋獻王陵的資訊……”
望著若有所得的寧小塵,雪莉楊補充道:“這只是正文內容,可能背面還有更多的線索。”
凱旋王聞言馬上轉向短碑背面叫了起來:“背面只有一幅畫,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等等……我覺得那雕像好眼熟……”
三人聞言趕緊圍過來,果然,短碑背面無字,整個碑面只有一幅精美絕倫的雕塑,展示的是宮殿漂浮於霞光霓雲之上。雪莉楊立刻回顧之前抽出的玉棺蓋,然後凝視那雕像,暗自道:“這雕像跟棺材上相同,獻王真的修建了一座天上的宮室嗎?”
浮雕中的畫面最為頂層是一座光彩奪目的宮殿,月之城、箭樓、中心城牆、埋骨碑、闕門平臺、神聖圍牆、碑亭、祭壇、聖壇等諸多構造俱全。而後方的山脈都展現為遠處景緻,宮殿下方非是實體基岩,而是雲彩繚繞、彩虹如霞般穿越煙波,四周環繞飛龍庇佑,瀰漫著超越凡塵的氣息,十足仙氣樓閣之風貌。
受到雪莉楊的一提醒,王凱旋也憶起了棺材蓋上雕琢的影象,笑語道:“獻王者恐怕入痴情之境,他那座王墓猶如天上之王宮,還要在空中造建築,倒不如徑自葬月球之上,那般灑脫。”
雪莉楊搖頭,言:“關於獻王王墓的所有線索表明,它坐落在水龍眼區域,即使水龍眼再神奇,我堅信世上無違揹物理學的秘境。這鎮陵圖背面的藝術雕刻肯定蘊含深刻寓意,而非原貌呈現。”
胡巴壹則補充:“所謂水龍實際上是指水流湍急的瀑布,暈環則是由水蒸汽形成的絢麗霓虹,實則是虛幻且無形,古人在其中視作通往仙境的仙橋,難以承載實體結構。我們看到的這座宮殿其實應當是供奉祭祀之所在,稱為‘明樓’。依據秦漢時期的規制,真正的王墓地宮應深埋在‘明樓’十丈之下的地下。這種傳統的延續,直延續至清朝晚期。”
雪莉楊提出質疑:“假如這明樓用於祭祀活動,那麼理論上獻王死後應會在特定時段有人進行敬仰活動。然而,《龍骨天書記載》指出,墓區周遭有持久繚繞的毒霧阻隔,外界不可涉足,那敬奉者應如何進入?難道真有隱藏地道能穿越毒霧嗎?”
寧小塵深思:“產生瘴氣的主要因素有二:要麼是地形閉塞,深谷溼悶,生物 ** 積聚,日久成瘴;又或是在地裡種植有劇毒植物。當然可利用水銀替代以延長效果,但終會揮發,直接植有毒植物則更為便捷。至於這幅影象,宮殿下方可能是一道神道,我猜這條名為‘蟲谷’的小溪谷,也許順著這條路能找到避開毒霧的方法,進而到達明樓進入獻王之墓。”
贊同了此推斷,寧小塵指了指模糊但仍依稀分辨的影象部分:“看這圖邊緣,似乎有兩個樹的輪廓形狀,很有可能代表我們現在所在之地。按照地理位置,我們可以前往東南方向以探尋蟲谷。”
胡巴壹和雪莉楊立即走近仔細檢視浮雕,多次對照地圖確認無誤後,方才站立起來。
抬眼望去,胡巴壹注意到已是上午較後的時分,提議道:“時不我待,我們現在啟程吧。依照這地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