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遠去

?\"

\"我再使人去叫。\"

朱允炆拼命擠眼睛,過了好久,朱允熥才到了文華殿。

朱元璋問道:\"你去哪了?\"

朱允熥自然不敢說去送藍玉了,撒謊道:\"昨晚背書太遲,睡過頭了。\"

朱元璋嘴角笑了笑,說道:\"小孩子家家的,哪有那麼多覺要睡?你是存心偷懶,該打!咱像你這麼大時,犁地,養羊,放牛,什麼活不幹?\"

朱允熥討好地笑:\"爺爺饒過,孫兒知錯了。\"

朱元璋教訓道:\"咱們老朱家不養閒人。你們的爹身體不好,你們幫忙乾點活。"

朱允熥:"我也不會呀?"

"不會不能學嗎?"

朱元璋絮絮叨叨講了一大篇,朱允熥也只聽了個大概。

文華殿的事務繁重至極,沒幾個人受得住。

這都是朱元璋事必躬親,不願放權的結果。

開國之初,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的奏章,都是先交到中書省,由左丞、右丞、左丞相、右丞相擇其要者,優先呈送。

朱元璋一一批覆後,再發往中書省。

中書省再討論是否合宜,認為合宜的,發往相關部院或地方,反之則批註意見,再發往文華殿,由朱元璋裁決。

因為奏章實在太多,中書省認定為不重要的奏章,甚至經年累月都不能送到朱元璋的案頭。

丨朱元璋偶然得知這種情況後,勃然大怒,認為中書省這是在扣留奏章。

中書省則辯解說,中書省每天收到的奏章少則四五百封,多則一千二三百封,有些的確事關重大,但有些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中書省不加甄別篩選就送到御前,那是一種懶惰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朱元璋根本聽不進去這套說辭,胡惟庸案後,廢了中書省,設立了通政使司,所有奏章一律送往通政司,然後再由通政司送到文華殿御覽御批。

通政司和中書省相比,啥也不是,相當於個門衛室。

所有的重擔都落到朱標肩上。

為了看完這些奏摺,朱標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累得精疲力竭,身體每況愈下,不是上了火,就是受了風寒,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

最要命的是,朱標並非啥都懂。

比如邊事,比如水利,比如財稅,比如鹽鐵、茶馬,都是專業性極強的,做決策並非拍拍腦門就行了,得有智囊團。

朱元璋御下太嚴,動輒濫殺,部院和地方官員本著少說少錯的原則,在奉章裡只請示,不提供任何參考意見。

朱標病了兩三月,無人處理的奏章堆積如山。

以朱標的身體狀況,想要全部看完,大概又得死一回。

朱元璋分派朱允熥幫忙整理奏章,各部各省分門別類碼放整齊,方便朱標翻閱。

朱允熥故意將來自雲南的奏章碼在朱標夠不著的角落。

看著老爹夜以繼日地拼奏章,真怕他又病倒了,可是卻幫不上忙,只能乾著急。

朱元璋向沐英傳去旨意,命他帶三萬五千兵,火速奔赴四川,一舉平定月魯帖木兒之亂。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初八日,雲南黔國公府派人到了南京,報告沐家於六月十三日收到朝廷聖旨,但沐英已於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九日病逝了,隨即向朝廷上了奏章,問朝廷為什麼沒有批覆。

沐英竟然死了,朱元璋驚得目瞪口呆,不禁流下淚來,責問朱標:\"你連沐晟報喪的奉章也沒看到嗎?\"

\"積存的奏章太多,也不知道哪個要緊。這段時間主要關注延綏和宣大一帶。\"

"明知道要派沐英平叛,雲南的奏章為什麼一封也沒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