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卻還鋒利無比,顯然非是凡品。
嶽不群知道,他們就是當年的魔教十大長老,皆是智勇雙絕、縱橫一時的人中之傑。但成王敗寇,馬後炮亦是多說無益,嶽不群並不放在心上,對於那些“五嶽劍派,無恥下流,比武不勝,暗算害人……”等等罵人文字僅僅掃視了一眼,便將注意力集中到四周的石壁上。
但見其上密密麻麻刻著無數圖形,深逾寸許,蒼勁有力,但卻線條簡單,僅大致看出乃是人在施展武功招式的樣子,若要深究詳細,還需依著圖畫上人物的動作姿形推測。
嶽不群也不急著細看,而是先舉著火把在洞內繞行一週,尋到刻著“張乘雲張乘風盡破華山劍法”的字跡處,在地上放下松柴,以火把點燃,聚起大堆篝火。這才就著熊熊火光,細細觀看其上圖形,揣摩武功招式。
這石壁上刻的華山劍法果真比嶽不群十多年來所學的要更精深廣博,也更多更全,應是五六十年前的華山正宗劍術無疑。但是,若要說修習這些更全面的劍法一定能夠比修習如今華山流傳的劍法的成就要高,卻也不盡然。畢竟,在劍法招式的數量和變化繁複到一定程度之後,招數多一些或少一些,影響都不大,而華山劍法源遠流長,招數何其繁多,其中很多招式可以舉一反三,相互演化,確有較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重複了。對於學習者來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似劍法招數,只需選則其中一種合適自身的深入學習,其它的用來開闊思路、增添可變性即可!
嶽不群將自身所學劍招,與石壁上所刻的招式一一對照,尋出相互之間的差異,再細細揣摩劍招為何會有變化,哪種更適合自身,哪種變化多餘,哪種變化破綻更小……
如此看完一整套劍法,嶽不群才又轉而去看張乘雲、張乘風二人的破解之法,對這些古怪招式中暗含的種種變化、種種後著同樣細細揣摩,參悟其中暗含的魔教武功精髓義理,之後才思考以此破解華山劍法的可行性。
只是,這般古怪招數雖然蘊含諸多上乘武功之精華,於嶽不群的武學見識大有裨益,但畢竟是專門針對於一招一式劍法的死板破解,連線起來可就不怎麼順暢,更不成一套系統的武功。最關鍵的是,似這般一招一式生搬硬套的施展劍法去攻擊敵人只是初學者的幼稚行為,而高手之間的比武決勝首重隨機應變。大多高手甫一看見對方的招式能夠破解自己所使的劍招,自然就會立即半途變招,但變招並非只是使出劍招的後著變化或順著某種劍法套路使下去,而是根據對方此時的招式,下意識的變化為一招自己習練純熟的劍法直擊對方招式的破綻或薄弱點,若對方同樣能夠及時變招,再次使出能夠破解自己劍招的招式,則自己亦隨之再次變招……
如此這般,用風清揚教導令狐沖的話,就是“劍術之道,講究行雲流水,任意所至”,較量的就是雙方的對招式熟極而流的程度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一旦其中一方急切間無有破解對方武功的最佳招式或是變招更不上對手的節奏,自然便會落入下風,甚至一招敗北。
嶽不群清楚的記得,原著中風清揚曾言:“學招時要活學,使招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乾乾淨淨……”所以,平日裡參悟劍法,嶽不群但求招招式式變化自如,銜接自然,漸漸化去學招時的斧鑿痕跡。
而今,看得石壁上兩個魔教長老所書開頭部分,那破解華山基本劍法的棍棒招式,嶽不群不禁並指如劍,依圖比劃起華山基礎劍法來。腦中幻想著,若是有一個功力和自己相若之人,持棍施展圖中招式,與自己交手時,雙方有可能的招數變化……
熊熊火光之旁,嶽不群身形電閃,騰挪縱躍,右手劍指變幻不定,乍一看來來回回就是十數招華山基礎劍法,但細細觀摩,卻發現同一式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