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1部分

此組威我之部隊。”

**中央的以上佈置,有效地遲滯了國民黨軍的北進部署。11月1日,**中央在致重慶**代表團電報中說:“各主要鐵路均被切斷,蔣軍備部均不得進。平綏路我聶賀軍已佔領大半,包圍歸綏;同蒲南殷被我陳賡切斷。”“石家莊李文軍南援處於進退維谷,一時不能去北平;津浦路南段、中段、北段均被我切斷,霍守義、陳大慶等軍均不得進,故去東北者除海運空運外別無他道。”這就為在東北的先機展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津浦鐵路是國民黨軍向解放區大舉推進,迅速控制華北戰略要地和交通線,以便快速開啟進入東北的通道並搶佔東北的必經之路。對此,蔣介石動作快於**。在同年10月其第12軍和騎2軍從豫皖邊進抵徐州後,乘我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開赴東北和新四軍人魯部隊尚未到達之際,沿津浦路北上,於10月11日進佔濟南。另國民黨軍第97軍進至臨城;第51、第59、第77軍及由偽軍郝鵬舉部改編的新編第6路,從徐州進佔韓莊至臺兒莊一線。第7、第48軍由皖進佔蚌埠、滁縣。

浦口,控制津浦路浦蚌段。

蔣介石嫡系第三方面軍湯恩伯和第3戰區顧祝同部也企圖先控制寧、滬、杭及津浦路南段,而後以徐州為前進基地,繼續擴通津浦線,以便向天津、北平及東北推進。

**中央軍委為打破蔣介石打通津浦路計劃。於10月12日電示新四軍軍長陳毅和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指出:目前山東與華中的中心任務,除出兵東北外,就是截斷津浦路,阻止頑軍北上,併力求消滅北上頑軍一部或大部。為此必須立即組織一個強大的突擊力量,佈置于徐州以北、濟南以南之適當位置,控制鐵路一段,創造戰場,以便打擊北上頑軍。

此外,中央軍委還要求新四軍以北移山東的主力和原山東軍區的部分主力,迅速組威津浦前線野戰軍,在徐州、濟南間組織戰役,以控制津浦鐵路,阻止國民黨軍北犯。

其間,**中央決定: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華中局與山東分局合併為華東局,統一領導華中、山東的全盤工作。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新四軍軍長陳毅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北移後,華中另組華中分局,歸華東局領導;同時威立華中軍區,隸屬新四軍建制,張鼎丞任司令員,鄧子恢任政治委員,粟裕、張愛萍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劉先勝任參謀長,下轄蘇中、淮南軍區及兩個獨立旅和8個軍分割槽。

11月10日,華中野戰軍組成,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劉先勝任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6、第7、第8、第9縱隊,共4萬餘人。

與此同時,在魯南組威津浦前線野戰軍指揮部,由陳毅和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黎玉負責,統一指揮原山東軍區留下的部分主力和新四軍人魯部隊。以渤海軍區地方武裝控制津浦路濟南以北有利地形,積極開展破擊戰,阻止頑軍北進,山東軍區第3、第4師,警備第3旅攻殲泰安、袞州之敵;以山東軍區第8師及魯南警備第8旅攻殲鄒縣、臨城之敵,切斷鐵路;以魯南警備第9旅和魯南軍區地方武裝進逼徐州、臨城。棗莊地區,鉗制國民黨軍北進。為了會同山東軍區部隊迎殲繼續由徐州北犯之敵,粉碎蔣軍打通津浦路企圖,還以新四軍第2師的第4、第5旅和4師第9旅,編成新四軍第2縱隊,由羅炳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先行人魯,與山東軍區部隊並肩作戰,遲滯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上。

此次戰役自10月18日開始,至11月上甸,新四軍暨山東軍區部隊先後攻佔鄒縣、大漢口,在界河以伏擊手段殲滅由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