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這也算是李衛國故意搞的一個小小惡趣味吧!

江南製造局作為一座兵工廠,負責向李家軍提供槍炮和彈藥等軍用物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正值戰亂年月,李衛國希望江南製造局能夠儘快投產使用,所以允許外籍洋人擔任要職和技術顧問,同時花費重金從香港和澳門僱傭大量懂得洋文的華裔技術工人,讓他們給洋人當學徒,經過幾年時間就可以吃透洋人技師們的技術和經驗,然後李衛國在逐步將這些洋人解僱。

至於為何要將這些洋人解僱,原因很簡單。江南製造局是軍事工業,可以說是李衛國的根本利害之所在,洋人若是擔任要職危險性非常大,尤其李衛國知道再過幾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英法聯軍就會跟大清開戰,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顯然到時候李衛國不可能不參與,他終究要跟英法兩國攤牌走上對抗道路,所以他的江南製造局內不允許有洋人,關鍵就是防止洋人知道里面的情況,戰爭打得就是軍火物資,如果到時候英法聯軍知道李衛國的兵工廠內有多少槍炮彈藥就可以判斷李家軍能堅持多久,這對李家軍將極其不利。

李衛國考慮事情非常全面,所以才從香港和澳門僱傭大量懂洋文的華裔技工,爭取讓他們在三四年內徹底吃透各項技術,達到取代洋人技師和顧問的程度,這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前,確保整個江南製造局內全部都是自己人,降低洩密風險。

吳庸和傅學賢二人聽完李衛國的這個策略後大為贊同,同時二人建議在江灣工業區內也可以這樣執行,因為現在江灣工業區內的各個工廠都是由洋人把控,先前挑選的本地工人不懂洋文,基本上是一邊學洋文一邊跟著洋人打下手,語言障礙導致學習速度很慢,如果也從香港、澳門等地僱傭懂洋文的華人技工,讓這些技工先學會洋人的技術,然後再用中文教授其他華人學徒,這樣整體進度就大大加快了。

李衛國聽取了吳庸和傅學賢二人的建議,當即派人前往香港和澳門重金招募懂洋文的人才和技工,同時李衛國還能舉一反三,並不侷限於香港和澳門兩地,更是派人遠赴南洋,到英屬新加坡、西屬菲律賓、荷屬東印度招募海外華人回國,這些南洋華人接觸西方教育更早,人才也多,請他們回國能夠更快的完善各項工業,最適合不過了。

尤其李衛國還派人打聽當地華人留學國外的學生情況,尤其是那些國外著名大學畢業的華人,要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弄回國,為李衛國所用。

為此,李衛國特別設立了一個海外華僑回國貢獻基金會,出資五百萬兩白銀,專門用來吸引國外華裔人才回國。

這個基金會的性質基本上跟李衛國先前設立的招賢館一樣,只不過招賢館是面向國內人才,基金會則面向國外的華裔人才。

當然,李衛國也沒有做出嚴格規定非得是海外華人,外籍洋人如果有才能,若是願意來上海為李衛國做事,那也是非常歡迎的,只是這個希望很渺茫,李衛國也沒放在心上。

第0088章 海軍規劃

江南製造局籌建的同時,李衛國的目光也瞄向了廣袤的大海和寬闊的長江水域。

軍事工業不光只是滿足陸軍發展需要,海軍也得同步發展才行。

這也是李衛國迫在眉睫的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上海位於長江口上,周邊環海,沒有海軍就沒有國防,如果敵人從海上發起攻擊,會給上海周邊造成嚴重破壞。

李衛國作為穿越者,如果不懂得海上御國門的道理就是笑話了。

當然,逼著李衛國儘快成立海軍的卻是太平軍的水師威脅。

此時的太平軍已經擁有一萬三千多艘戰船,雖然都是木質戰船,但架不住數量龐大,每艘船上最少放置一門火炮,那就是最少一萬三千門火炮,若是突然東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