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他一路走來非常辛苦,臉上疲態畢露。
我從竹林傳聲中獲得啟迪,似乎更能解決眼下的困局,比三樹帶給我的更為直接。
「你還等什麼?下來啊?」三樹連聲催促。
陡的,他向四周巡視,似乎聽到了什麼。
「在這裡,就是最好的溝通交流之地,你還想去哪裡呢?你修行了半生,難道不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佛國』的道理?你越是加速狂奔,就距離真理越來越遠。停下來,就像他一樣,停下來,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不妄動,也不妄思,反覆內省,從你的內心深處尋求答案……」那聲音又響起來。
「時機如白駒過隙,越耽於等待,越再三錯過。我試過,停下來思考之時,日月星辰早就天旋地轉,根本不是我停下來之前的方位。每次停下,從前所做的工作,都變成了刻舟求劍。所以,我不能停下,必須奔跑,以勤補拙,才能趕上別人的成就。」三樹回答。
我立刻意識到,他的回答很有問題。
如果他總是想「趕上別人」,那麼一輩子都盯著別人的優點去努力追趕,以己之短,較人之長,永遠都不會輕鬆快樂。
真正的修行者是自信、自足、自尊的一類人,每一輪閉關,都讓自己從身體到精神變得更強大,這才是修行的意義。
「你錯了,連他都知道你錯了。來來來,讓他告訴你,你為什麼錯了!」那聲音大笑。
三樹愣怔,不明所以。
「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每個人智商不同,所以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愛因斯坦或者畢卡索。世上有一萬個修行者,就有一萬個成功奇術師。我們追求的是人人成功,而不是人人相同。大師,勤能補拙的理論只是適用於簡單腦力勞動,一旦上升到奇術師的領域,則保守心靈、加強天賦才是最重要的。你剛剛說的解決之道是什麼?難道也是效法別人的手段嗎?」那聲音既然已經點了我的名,我也只能儘量向三樹解釋。
身為密宗高僧,他的智商一定能超越愛因斯坦,只不過,接下來他應該改變人生方式和節奏,而不是做一輩子行腳僧。
三樹搖頭:「你說的我都懂,但我依然覺得,天生我材,必有奇用。五十歲之前,我要踏遍九州,然後回藏地去閉關修行。」
看起來,他是個很固執的人,很難被別人說服。
「你到底要什麼?」竹林裡那聲音一聲斷喝。
「我要虹化飛天,讓自己的靈魂思想融入眾神。」三樹回答。
虹化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死亡方式,死者臨終化一道長虹而去,身體煉化為舍利子,不跟俗人有任何瓜葛。
「你活著,唯一的目的就是虹化昇天嗎?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和義務呢?你所在的寺廟培養你成為今日模樣,就是為了等待你虹化,然後為世界留下一個子虛烏有的傳奇?三樹大師,如果每一位藏傳佛教高僧都是你這種想法,不問世事,只求自我的超脫,那密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密宗諸僧與世界上那些極度自私的大富豪又有什麼區別?」我連聲問。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才是奇術領域長盛不衰的真相。
如果反過來,能力越大,越是聚集財富和勢力,妄圖成為古今第一人,那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那種霸主獨夫有何區別?
天以萬物予人,人無一物敬天。長此以往,天還會降甘霖、灑陽光嗎?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會風調雨順、波平浪靜嗎?
我從前對藏密所知甚少,但很明顯感覺到三樹已經鑽進了牛角尖,為修行而修行,為虹化而虹化,完全背離了奇術師的光明大道。
「我對這世界……已經盡到了最大的責任,活到現在,每一天都在為世界奔走。」三樹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