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中各佔一方,相互攻殲達一百年之久,搞得戰亂遍野民不聊生。
一百年五閥七亂後,一個嶄新的帝國於戰火的廢墟上崛起——這就是僅次於大傾王朝的大黎。
大黎王朝歌盡三百五十六載浮華太平,國力愈弱,統治日漸腐朽。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七個國家掀起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實行了由封建主義國家到資本主義國家的轉變。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髮色膚色各異的外國人紛紛登陸大黎,揭開了這片大陸的神秘面紗。
同時,這兒的財富更是令他們垂涎三尺。
雖然大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腐朽的工事防禦怎敵得過外來的船堅炮利。
大黎皇室賣國求榮,割地賠款,極盡諂媚巴結之能。
在國家存亡之危急時刻,所有愛國志士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大規模起義瞬間席捲全國!
機要如京師重地,偏遠至山坳鄉村,處處可見革命軍的影子。
在國父孫仲凱的帶領下,革命軍大敗黎軍與外國軍隊的聯合絞殺,逼得大黎最後一個皇帝宏遠帝退位,併成立了國統府,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即將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相互獨立,互相制衡。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民族,讓外國人不得不做出讓步。
然而,隨著孫仲愷因病去世,國統府政權四分五裂。
名義上各大軍閥都擁護國統府領導地位,實質上是佔地為王,只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
其中,以“東北王”方洞廖和國統府總統餘宜池的實力最強。
公元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