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人擔憂的現象時有發生,觸景生情例子也不在少數,一個人能找到相濡以沫的另一半,乃人生之大幸事也。然生活總少不了磕磕絆絆,夫妻間相互諒解、相互關懷乃經營好婚姻的原則,相濡以沫的愛情,是人生中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你的美滿婚姻依坨! 小時候把一次吃上30個包子當作人生理想時,我很幸福;當月收入3000之後,我仍然感覺不到快樂。當事業、愛情、家庭、金錢什麼都不缺的時候,人們經常還缺一樣東西——飢餓感。保有底限的**是幸福的。湖泊乾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戲的魚都被擱淺在了陸地上。它們快要乾死了,相互之間吹出溼氣河護著,吐出唾沫溼潤著,多麼友愛!多有親情!可是誰都不願意這樣,在它們看來,與其在乾涸的陸地上如此友愛親情,還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遊走、相互忘去。 也就是說,當它們相互牽掛,相互憐憫的時候,也就是處在最不適宜、最為危險的境地的時候。一旦脫離了不適和危險的境地,它們就忘記了對方,甚至也就忘記了自己。而當它們忘記了對方,忘記了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的時候,它們也就完全迴歸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這種境界也是最符合它們真性、它們最為適宜的境界。所以人民常說,魚兒相濡於陸地,不如相忘於江湖。 那麼,事物的本來規律是什麼呢?很簡單,那就是生存!有人說相濡以沫不是兩條魚在一起的自然狀態,其實不然,從開頭莊子就一直在描述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天氣乾燥,於是水乾了,兩條魚同時被困在了陸地上,這一切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於是兩條魚為了適應這種自然的現象,開始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溼對方,這是兩條魚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本能反應,更是對自然最好的適應,也是為了生存,他們這樣做是再自然不過的了,難道這樣會沒有相忘於江湖好嗎?,自然會得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論斷。莊子在《莊子·大宗師》中有一句“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其意思就是說古時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悅生存,也不懂得厭惡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辭;無拘無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來了罷了。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麼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就叫“真人”。像這樣的人,他的內心忘掉了周圍的一切,他的容顏淡漠安閒,他的面額質樸端嚴;冷肅得像秋天,溫暖得像春天,高興或憤怒跟四時更替一樣自然無飾,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稱而沒有誰能探測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諦。這才是莊子所要追求的境界,所以認為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對莊子思想的曲解,莊子更加崇尚的是隨遇而安,也就是像魚兒一樣,到了困難的時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該分手時就相忘於江湖。但是其實還有一種比相忘於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狀態“那就是相愛於江湖”,既然兩個人能相愛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於江湖,何樂而不為呢?魚兒是因為記憶很短暫,所以才會選擇相忘於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兩個人相愛為什麼不可以相愛於江湖呢?作為兩個相愛的人,相愛於江湖那才是最自然的狀態了啊。那才是莊子所說的道!能夠做到困難時相濡以沫,富裕時相愛於江湖的那才是莊子所說的得道的“真人”啊!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另一種境界,選擇放棄強烈的感情來換取平穩的生活。 這或許需要更大的坦蕩、更淡泊的心境吧。

 。。。  

第八十二章我的幸福寶典之白頭偕老永結同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