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成開始讀到三年級時,三姐初中畢業了。三姐學習成績沒有潘成好,但是卻是一個實在的好姑娘,很得老師喜歡。經常也會得個獎狀回家,一般都是什麼勞動積極分子什麼的,這也是對這個好姑娘勤勞、善良的好品德的一種肯定。四姐學習成績很差,經常受到都的批評,這讓內向的四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讀到四年級,就不願意再去讀書了。家裡條件本來不好,也就不再勉強她了。所以,從潘成很小的時候開始,家裡就是他一個人在讀書,媽媽的哥哥姐姐們都為了生計成天忙碌著。大姐在潘成7歲時,結婚離開了家,所以家裡除了媽媽之外,就算二哥最大了。長兄如父,一家的擔子就在二哥的主打下,由媽媽和哥哥姐姐們承擔了。要說,生活的艱辛,潘成自己並沒有經歷過多少,但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潘成深知家人的不容易,他從小就在內心深處立下了誓言,今後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親人,是親人們用自己的辛苦為自己遮風擋雨,自己才能夠有機會去讀書,去跳出家門,實現自己的理想。要說潘成的理想,實在是簡單之極。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沒有見過別的什麼職業,接觸過的,讓他感到有意思的工作就是老師,所以那時候,成績優秀的潘成就希望自己長大了能夠成為一名象班主任老師那樣的老師。當然,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一生下來,多半已經註定了他的命運:長大了和父母一樣,當農民。這在那時候的中國,多半就是這樣的命運。誰也不能夠逃脫,除非你能夠非常努力,有家人非常的關愛,否則,要想離開農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對於潘成這樣一個,沒有父親,生活在中國本部貧窮山村的孩子來說,如果不是媽媽、哥哥姐姐們無私的愛,他是不可能有機會走出去的。所以,當潘成長大後,能夠去讀大學,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時候,他就一定不會忘記他的親人們,儘管能力微薄,但是他一定會去做,這樣,才能夠讓他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對得起早年去世,而又讓自己深深尊敬的父親。
對於父親的瞭解,是長大一些以後才知道了。那時候,家裡有二哥的支撐下,好不容易修了五間土坯房。家裡把原來的一些有用的東西搬到了新家,在搬家的過程中,潘成才發現發親原來有那麼多的書和原來工作的記錄,這是潘成有點驚訝。這就是父親留給他的,他慢慢地翻開那些書,看著那些書上寫著的父親的字型:那麼清秀,那麼整齊。字如其人,潘成相信父親一定是一個有才華,有修養,有品德的讓大家信任,讓家人放心的人。怪不得潘成從小,也會得到那麼多人的關心,因為父親為他積了德,潘成想起那麼多的好心人,一定是父親為自己栽下了一顆品德的大樹,讓自己從中受益呀!潘成看著父親留下的資料,止不住的淚水流了下來,“爸爸,我的好爸爸,你為什麼會離開我們呀,我多麼想能夠再得到你的愛。就算我做錯了事情,你痛打我一頓,我也願意呀!你讓我驕傲,我的好爸爸,可是我都不知道你是什麼樣子,你就離開了我們。你不知道,你的離開,讓媽媽受了多少的苦,讓你的兒子難過過多少次呀!……”慢慢地,潘成從父親的資料中,也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就是堅強!父親已經離開了,不能夠回來,自己作為父親的兒子,一定不能夠給父親丟臉,要做一個有血性,勤奮,努力,積極向上,對媽媽、哥哥姐姐好,也要象父親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