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瑞東去。”
“多謝潘部長的惦記,說真話,我的確想回去,剛才說的只是打點關係,更難的是工作本身,截訪啊。”杜成行道,“憑良心說,下面來**的,絕大多數都是事出有因。特別是基層的一些百姓,真的是走投無路了才來北京的。可是地方上不管那些,一律打著維穩的旗子,找到我們駐京辦,要求協助處理**戶。良心啊,幹得時間長了,都麻木了。”
“唉,這麼多年也真是難為你了。”
“沒辦法,再難也得忍著。”杜成行道,“其實剛開始沒兩年,我就申請要調走,可省裡說再等等,要相信組織,早晚會把我弄回去的。可實際上呢?信賴集體,那是很幼稚的事,想要活動起來,還是得靠個人關係。”
第八百九十一章 輕軌多拐彎
說到關係,杜成行又是大發感慨,說現在幾乎已經形成社會共識,沒有關係不好辦事,有了關係,不好辦的事也都迎刃而解。
“這個社會,就是‘關係社會’,無窮無盡的關係網纏繞在人民大眾身邊,幹什麼都要找關係:孩子上學要找關係、看病要找關係、找工作要找關係、提拔要找關係、經商賺大錢也得靠關係。可以說,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沒有關係簡直是寸步難行。”杜成行道,“不要覺得我危言聳聽,其實是很現實的事。眼下,我們的經濟發展雖然進步很大,但是無處不在的關係網,讓老百姓活得很辛苦,有時更是沒有什麼尊嚴。”
“是啊,社會總在變,有時候難免會偏腳。”潘寶山聽了杜成行的一番牢騷也很是感慨,“好在總體還是呈良好發展態勢的,各個領域的固有狀態在不斷的調整中會越來越好。”
“有點難。”杜成行道,“社會認知大環境擺在那兒呢,拿找物件來說吧,以前的公務員,物件是工人的很多,現在呢,首選是公務員,其次是事業單位人員,最後沒辦法才找企業的。為什麼?不就是為了能織成更為厚實的關係網嘛。”
“對,你說得對。”潘寶山點點頭,“這的確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其本質問題應該是官本位的思想氾濫,中央應該也注意到了,當前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一劑良藥。目前,大多數地區已經轉段,相信效果也會越來越突出,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改變‘官’念,從而讓社會風清氣爽。所以,面對一些看不怪的現象,你也不要太糾結,牢騷可以有,但不能太盛,要防腸斷啊。”
“喲,潘部長,實在不好意思!”杜成行聽了這話,忽然間醒過神來,拍著大腿懊怨地說道:“好不容易見次面,我怎麼就一股腦地自顧發牢騷呢!”
“不是牢騷,是情感。”潘寶山笑了起來,“這說明你把我當成是自己人了嘛。”
“不說了,不說那些了。”杜成行很不好意思,“潘部長請見諒。”
“沒什麼的,你說了這麼多,對我也很有啟發。”潘寶山道,“說實話,我應該謝謝你才是。”
這話,可不是潘寶山隨便說的,他真的是有收穫:既然身在京城,完全可以有意識地接觸一些有用的人,然後就可以借力,居高臨下地解決瑞東地方上的一些事情。比如已到建設節點的雙迅綿新城,眼下最需要關注,以促成一些輔助事項。就在他來北京的前幾天,鄧如美曾說過,雙臨、迅光和綿之三個城市要互通輕軌,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路線儘量往新城邊上靠靠,那將會極大提高新城的賣點。
想到這裡,潘寶山問杜成行,和發改委的欒義祥司長熟不熟。杜成行說還可以,那人還比較好說話。潘寶山說那行,正好跟他以前也打過交道,找個時間請他坐坐,看能否周旋點事情。
杜成行幫忙聯絡自然沒得話說,沒出兩天,就約定了下來,地點就在瑞東駐京辦綜合樓,祥瑞和東大廈。
欒義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