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傍晚微風在耳旁的呢喃低語,那草叢中彷彿又傳來了熟悉的蛐蛐鳴叫,遠處池塘裡似乎又聽到了斷續的蛙聲一片,用心深深地體會著這裡美好的一切,真好,這兒,是她林落依的家!是她從小長大,充滿著愛與溫暖的家!
只是,她還能在這裡待多久?好捨不得離開啊???
再次努力的睜開眼睛,看看遠處暮色低垂的山林,看那金色的晚霞慢慢消失在遙遠的天際,一滴清淚緩緩落在落依瘦小蒼白的臉頰上,那清亮的淚珠似乎在最後的一抹餘暉照耀中不斷的閃爍,閃爍???
長長的睫毛慢慢的掩蓋住了那一雙漸漸失去光華的雙眸。
一雙素手???悄然滑落???
');
第二章 重 生
已是農曆八月初的天氣,天氣已逐漸的轉涼了,空氣中已能感覺到絲絲秋天清涼的意味,傍晚,夕陽西下,落霞滿天,坐落在蒼茫雲霧山下的小山村被籠罩在一片薄薄的霧氣裡,已有嫋嫋的炊煙從山腳下一個個農家小院裡漸漸升起。倦鳥歸巢,山林寂靜,村旁那條潺潺的小河靜靜地在黃昏餘暉的映照下緩緩的流淌,放牧的小童騎在牛背上慢慢的往家趕去,輕靈的笛聲在流水潺潺的相伴下分外的悅耳動聽,整個小山村在蒼茫的暮色映照下顯得那麼的溫馨和寧靜。
村口彎彎的山路上,李嬸子加快了腳步匆匆往家趕去,她男人李鐵牛是這附近十里八鄉有名的的木匠,靠平時給人家做一些木工活養家餬口,她自己也在縣城繡坊裡時常接一些繡活回家做做貼補家用,兩個兒子已長大成人娶了媳婦,一年前大兒媳給他添了一個可愛的胖孫子,女兒現在還小,今年才十四歲,明年也要出嫁了。生活雖然困苦清貧,但一家人平平安安,自給自足倒也過得去,前些天她孃家弟弟來說她母親突然生病了,李嬸便安排好家裡回了趟孃家,在母親床前盡孝了幾天,這兩天母親身體漸漸好轉,她放心不下家裡便辭別了母親匆匆往家趕去。
進村走到她家隔壁的一座茅屋旁邊,發現院子門口圍著幾個人在竊竊私語,李嬸子覺得有些奇怪,這座茅屋是村裡去年已經過世的李奶奶住的,李奶奶一生孤苦,無兒無女,過世後這房子便空著一直沒人居住,今天怎麼門口圍了那麼多人?出什麼事了嗎?
帶著疑問,李嬸走近前來,看見門口站著的是住她家東隔壁的王大娘和村東頭張家的兩個兒媳婦,側耳細聽,依稀還能聽見茅屋裡不時傳出幾聲壓抑的斷續的哭泣聲,李嬸疑惑不已便開口問道:“王大娘,怎麼了這是?“
王大娘一看是她,忙拉住她的胳膊“噓“了一聲道:“老李家的,你回來了?這兩天你不在家不知道,唉!可憐見的,前天咱們村長和你們家老李去城裡趕集,在回來的路上救了一對母女兩,聽說還是個秀才娘子,那秀才帶著母女兩進京趕考,沒想到在咱們縣城的客棧裡一病不起,花光了所有的錢財也沒留住性命,就這麼著撒手去了,留下這可憐的孤兒寡母,卻不曾想剛剛埋葬了秀才,這孩子卻也病了,既沒錢看病也沒錢交房租被店家趕了出來,那秀才娘子沒法子就抱著昏迷的女兒想在林子裡輕生,被趕集回家路過的村長和你家男人救了回來,這不,她們沒地方住,又是孤兒寡母的,村長便做主讓她們先住在李奶奶家裡,村長又好心給請了個大夫來,可是那孩子已經昏迷了一天一夜了還沒醒過來,大夫說過了今晚再不醒來就有性命之憂了,唉,可憐吶!”
那張家的媳婦也紅著眼眶說:“是啊,這孩子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可讓這秀才娘子怎麼活呀。”
李嬸一聽也不由得一陣心酸難受,她們都是貧苦善良的山裡婦人,最同情可憐人了,這母女兩遭遇真是可憐吶!李嬸子在心裡哀嘆了一聲,伸頭在門口看了會兒,和王大娘她們商量著看能怎麼著能幫幫這可憐的娘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