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6部分

先得參加李家的初選面試,透過了的才能得到一張准考證。

然後是種種極嚴格的考試程式,最後閱卷的時候,還是煳名閱卷。考官根本不知道閱讀的是哪個考生的卷子,甚至李家直接還讓人把考生的卷子謄寫過了,這樣連憑筆跡或做記號舞弊都不可能。

一切的一切,只憑真本事,論真才。

李世民有點動容。

大唐科舉,都還做不到這一點,或者說,大唐朝廷,都還沒有能拋棄士子們的出身,而只論文才,但李家卻已經先行一步,做到了這點。

不問良賤出身,不看薦舉,不論名氣,評卷只看文采,煳名閱卷,這一切,李世民都不曾想到過。

他動容了。

李家的這一套考試程式,真的把朝廷的文科舉甩到身後很遠。

“李家考試的內容是什麼?”現在李世民關心這個。

從隋朝開始,科舉制度算是正式確立,從隋到唐,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其實沒什麼變化,主要還是以詩書周禮等儒家經典為主,考帖經墨義詩賦等。大唐的科舉考試一年一次,又分為許多個科目,明經進士秀才等等足有上百科,各種人才都取。

明法明算這些科目,算是專業人才的選拔,而明經進士秀才這些科,就算是通才了。

李家的考試其實也離不開這些。

同樣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經為基礎,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經、策問,詩賦、雜文,經義和墨義幾種。

帖經,其實就是填空題目,從儒家經典之中,選擇一句,讓考生填出中間缺少的字句。這個算是比較基礎也比較簡單的,一般只要熟讀儒家經典,那麼這樣的填空題肯定沒問題的。

這帖經考試,考的就是考生對於儒家經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

策問,則相對要難的多了。

朝廷考試裡的垂問,一般會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問題,命題形式的論述文。李家的考試裡也有策問,但考的不是什麼朝廷大事,國家制度得失,而是如何建設領地這一命題。

另外李家還考雜文。

這其實就是應用文寫作,讓考生們以官吏們常用到的篇、表、論、贊等體裁,讓考生作文,這也算是對考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考核了。光讀書不行,還得看你文書能力,好比你在後世進政府上班,你得會寫報告。

李家也考經義和墨義。

經義,以儒家經典中的一段或一句,或不同章節同一主題的句子為題目,讓考生作文,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這有點讀後感,閱讀理解的意思。

墨義,則是取儒家經典中的句子讓考生應答,或者要求對答這個句子的含義,這個相當於名詞解釋或者簡答題,

這些朝廷都有考。

但李家的考試不只這幾項。

李家可是要考整整三天,有九場考試呢。每一場考試,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帖經、墨義、經義、策問、雜文、詩賦。

包括做詩寫賦,那才六項。

李家還考算術,還考律法,甚至還有一場體能考試。

相比於朝廷考來考去,都只是考經義策問詩賦這些,李家的考試內容可豐富的多。考起來,也更難的多。

“李家這是招募文書賬房,還是秀才進士?”

朝廷科舉的明經科,算是比較重要的科目了,可都主要還是考帖經墨義為主,而李家的考試,比朝廷最難考的進士科和秀才科,感覺都還難。

“太子現在李家的考場考試?”李世民又問。

“回陛下,是的。”

“要考三天?”

“是。”王太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