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覺得虧本了?&rdo;
&ldo;可不是虧本了嗎。&rdo;朱慈燐吐了一口濁氣,悶悶的說道。&ldo;母后,兒臣算來算去,就算以戰死兵卒每人十兩的撫恤銀子計算,剿滅亂民所需的成本也過高,更別提母后你規定的戰死將士的撫恤銀子是每人一百兩銀子!&rdo;
&ldo;百兩銀子很多嗎!&rdo;
誠然如今的物價很低,二十兩銀子就可以讓京師的五口之家嚼用一年,百兩銀子可以嚼用五年,但出於對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的敬重,來自後世的楊太后倒覺得這價位略低。只不過不論是她的兒子、現任大明的帝王也好,還是文武百官也好,都認為這撫恤銀子高得嚇人,要知道以往普通士兵戰死沙場後、只有二十兩銀子的撫恤銀子,加上層層剋扣,到士兵家人的手中,只有少的可以的幾兩銀子、甚至沒有,所以才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認為要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只有從文這一條路。
治理國家誠然需要大量有文人,但保家衛國卻只能靠被文人輕蔑稱為武夫莽漢的武人。要真的什麼都靠文人,呵,楊太后相信敵軍壓境時,文人準一個投降、跪地認新主人,然後像一條狗一樣,轉而領著新主子來對付舊主子,不管是歷史上的北宋、南宋,還是明朝,不都是這樣嗎。
所以文人要用,武人更要重用,要是怕武人權利過重、來一出陳橋兵變、有人如趙匡胤一樣黃袍加身、覆了朝綱,那就將兵權緊緊捏在手中好了,只要兵權在手,相信在位者就算再怎麼專橫殘暴、也無人敢說。就如所謂的暴秦,所謂窮兵黷武的漢武帝,嬴政與漢武帝在世時,誰敢當著他們的面叫囂秦人殘暴不仁、是謂暴秦,叫囂窮兵黷武,不是明君所為,所謂的評價不過是後人加註的罷了!
楊太后現在越活越覺得有一句話說得真好,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穿越者正當如此,她懶得理會後人怎麼評價她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太后,懶得理會愛錢如朱慈燐者,在真的達成太陽所照之下皆為大明國土的雄心壯志後,後人會怎麼評價於他,是說他窮兵黷武、好戰成性,還是開疆擴土、乃是不世明君,楊太后不想去猜測,她覺得人生精力有限,此生她將精力花費在怎麼將大明改造成世界強國就好了,其他的不必去理會太多!
不過現在嘛……
楊太后揉了揉鬢角,現在還是教育教育一下朱慈燐最好。他媽竟然以撫恤銀的多少來衡量一場戰爭是不是虧了,簡直都不能用死愛錢來形容,這熊孩子,莫非是錢串子來投胎的!
&ldo;三郎,仗不是這麼算的。&rdo;
&ldo;那怎麼算?&rdo;朱慈燐瞪大了眼睛,急急打斷楊太后道。
&ldo;你別插嘴,聽母后給你細說。&rdo;楊太后壓住想抽朱慈燐一頓的衝動後,深呼吸一口氣,慢慢地說道。&ldo;你以將士的撫恤多少來計算得失,無論怎麼計算都是虧。要知道不管是官軍還是流寇,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所以不論是小贏還是大贏,都是虧。&rdo;
朱慈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有發表異論,而是繼續聽楊太后講述她所理解的&l;歪理&r;。只聽楊太后繼續說道。
&ldo;就好比你跟外族人打了一次,外族人被打敗了,你可以選擇要賠償,也可以選擇要仁義之名。前者實惠,後者虛名。要說人之本性、該選擇要實惠才對,但不知是歷史造就了還是書越讀越傻,自吹自擂有治國之能的文人墨客太多選擇要沒什麼作用的虛名。往往朝廷耗費無數糧餉、犧牲無數將士的生命徵戰異族所換來的勝果,異族人只要投降、表示臣服,治國的文人們就會鼓動君王象徵性的懲罰,甚至為昭顯仁慈,認為文人們說得對的君王還會賜下投降的異族人金銀財寶&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