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代顏、閔(此據《舊唐書》,而《新唐書》作顏、冉),彼此問答,闡述封建婦道。其妹若昭申釋此書。今存《女論語》,託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身、學作、學禮、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訓男女、營家、待客、柔和、守節。語句均為四言韻文,亦非問答體。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
4)《女範捷錄》為明末儒學者王相之母劉氏所作。此書分有統論、後德、母儀、孝行、貞烈、忠義、慈愛、秉禮、智慧、勤儉、才德11篇。宣揚古代的“貞婦烈女”與“賢妻良母”等事蹟,稱讚《女誡》、《內訓》諸書,闡發封建倫理的女學。
2、《烈女傳》
作者:西漢!劉向編《烈女傳》,西漢劉向編,共七卷,記載了上古至西漢約一百位左右具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列女傳》又名《古列女傳》作者是西漢劉向,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註佚名。
3、《賢媛集》可能是《世說新語·賢媛》
另有一部比較出名的奇書,是唐·長孫皇后寫的《女則》。相傳長孫皇后是在病中著《女則》十卷,書中內容是採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蹟匯聚在一起,以告誡自己所用。 ;但據《資治通鑑》的《唐紀》十中所記載,《女則》共為三十卷,原文為:“後嘗採自古婦人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資治通鑑》《唐紀》十也記載了李世民對《女則》一書的評價:“皇后此書,足以垂範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宮不復聞規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女則》是長孫皇后平日翻閱以隨時提醒自己所用,與班昭所著的《女誡》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沒有見過這部書。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釋義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出處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三、鄭板橋的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68第68章
黛玉所笑者;不過是賈母老佛爺捏拿寶玉這孫猴子的心思十分到位罷了。她本見寶玉為了秦鍾花了這大番功夫,就欲蹊落他兩句;只是顧及王氏在座,不肯當著她的面輕易頑笑;免得被她拿住什麼又來說嘴,是以這會子只低頭理著手中的絹子哼了聲:“我自笑我的,與你何干……”
寶玉聽了不由道:“好好的;這可怎麼說。”
黛玉抬眼對他一大白;忽覺襲人不知何時已走到寶玉身後牆邊立了;正向這廂裡張望;想是欲尋個由頭上來搭話。黛玉心下訝然襲人動作之隱密,不由往王夫人坐處一瞥;見探春正陪著她嫡母與賈母說話,全然未覺察這邊的動靜。
心思轉念間,黛玉已嗔道:“你到好意思問,這會子當著史大妹妹,我只問你,我前個兒與你說,要你央了老太太請史大妹妹過府,你可是應下了的?卻是去說過沒?”
寶玉這兩日心裡只掂記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