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湘雲因著賓客眾多,也不敢遣人去看,賓客們也不便當著主人的面就去偷看,是以都只得伸長了耳朵凝神細聽。一忽兒似聽見政老爺的聲音,一忽兒又似聽見內侍那獨特的嗓音。只可惜人人都講究語不高聲,著實是聽不清什麼。
正著急呢,卻見賈母帶著媳婦們迴轉,只向賓客們致歉,只說今日家中有事,不便久留眾人,幾家旁支聽了,自是告辭而去。十一嫂向黛玉點頭笑了笑,也隨眾去了。倒是薛姨媽跟在王夫人身旁,扶著她姐姐輕言細語,似未聽到賈母所言。
待得眾人辭畢,屋中沒了旁人,寶、黛、湘方上前簇了賈母安坐。他們方才已聽李大嫂子說了原委,知道內侍傳旨賈政入宮見駕,政老爺已換了官服進宮去了,只不知……天威從來難測,吉凶自古無常。滿屋子女人一時都都失了主心骨,連賈母也惶惶難定。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 鵑: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絡在一起。李白詩云:“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託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2、  ; ; ;(清 ;吳蹇 ;《扶風傳信錄》中摘 ;許丹忱詩)
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
還思神女跡,一晌夢中來。
意思是:仙府不知在哪裡啊,仙騎青鸞也杳無影蹤,不再回來,我心中的神女啊,只能在夢中才能見到你的身影。(作者自譯,有誤勿怪)
3、 嗯,這個場景不是脂批紅樓裡的,但我想看過現在高鶚版後續紅樓的看官們應該都有印象罷:寶玉在黛玉死後夢到在仙境見到絳珠仙子。
4、 上有關賈政生辰的原文:原文第十六回
一日正是賈政的生辰,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忽有門吏忙忙進來,至席前報說:“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降旨。”唬得賈赦賈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訊息,忙止了戲文,撤去酒席,擺了香案,啟中門跪接。早見六宮都太監夏守忠乘馬而至,前後左右又有許多內監跟從。那夏守忠也不曾負詔捧敕,至簷前下馬,滿面笑容,走至廳上,面南而立,口內說:“特旨:立刻宣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說畢,也不及吃茶,便乘馬去了。賈政等不知是何兆頭。只得急忙更衣入朝。【庚辰眉批:潑天喜事卻如此開宗。出人意料外之文也。壬午季春。】
中秋禮物,不能不送!!
103第103章
黛玉依在賈母身畔;冷眼看著賈府眾生相,邢夫人攝於賈母;並不敢多說什麼,卻坐在自個兒位置上只拿一雙眼骨碌碌四下打量;也不知在算計什麼。王氏姐妹,一個一臉愁容,一個細聲寬慰;身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