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述律太后勸說耶律德光與後晉罷兵講和,如前所述,述律太后善用機智問答,曾將趙德鈞問得逼到牆角,此次勸說兒子,同樣採用問答形式。述律太后問兒子道:“如果由漢人做契丹的皇帝,可以嗎?耶律德光道:不可以。述律太后又問道:那你作為契丹人為何又非要當中原的皇帝呢?耶律德光答道:石重貴忘恩負義不可原諒。述律太后又勸他道:你不屬於那,就算是佔得了中原也不能久留,萬一有意外發生,將悔之晚矣!述律太后雖屬女流,卻極具戰略眼光,頗有先見之明,但耶律德光當時不願輕易喪失進取中原的機會,沒有聽從母親的勸告。果然在第三晉遼之戰中,耶律德光抓住時機,利用杜重威的怯懦和自私,成功滅掉了後晉。
耶律德光君臨原後晉都城大梁,原後晉的大臣、官員集體上表請求他就任中原皇帝,對這些人而言,搞這一套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耶律德光也不推辭,公元947年正月,他穿上漢族皇帝的裝束,在皇宮大殿欣欣然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在這些人當中,漢人穿漢服,契丹人則穿他們的民族服裝。至此,耶律德光正式成為遼國和後晉聯合王國的皇帝,他釋出詔令將新政權的國號正式改為“大遼”,年號也改成極具象徵意義的“大同”,耶律德光就是歷史上的遼太宗。
然而,正如述律太后當初所料,大遼帝國統治中原地區的日子並不長久,具體原因如下:一是縱軍劫掠。儘管耶律德光本人懂得在中原稱帝要換上漢家的行頭,但他的手下卻並非人人都能明白這其中的深刻含義,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性或思想觀念並未因為來到了中原大地就發生了轉變,他們還是依照過去的老習慣辦事。例如,契丹軍隊行軍作戰甚少後勤觀念,搞得都是閃電突襲,就地補給,所以遼軍在南下中原作戰後,由於沒有後勤供應,糧草只能就地解決,當地老百姓自然不會將自家的糧草主動奉上,所以,遼軍每駐紮一個地方就必然要騷擾百姓,搶奪糧草,當然,遼軍官兵也不會光搶糧草,金帛財物也要,花姑娘也要。這種惡行使得遼軍成為人見人恨的侵略者,遭到中原漢人的強烈反抗。
二是用人失當。遼帝國空降了許多契丹人在中原地區擔任官職,這些從多是在草原生活了半輩子,突然被派到中原來,又不是讓他們傳授飼養牛羊的畜牧知識,對治理漢地絲毫不懂。遼國高層只好從漢人中徵選有能力的人來協助契丹族官員管理地方,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都不缺少漢奸,很快在遼國行政長官身邊就出現了大量奸巧無賴的漢族小人,這些人手把手地教遼國官員搜刮民財,魚肉百姓,自己當然也少不了撈好處,這種情況的出現更是增加了中原百姓對遼帝國的不滿。
三是屠城殺俘。遼軍雖然佔了大梁,卻未獲得原後晉的所有領土,事實上大部分地區尚控制在原後晉的節度使手中,例如劉知遠的河東鎮,在三次晉遼之戰中均未受損失,依然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還有一些州刺史、防禦史據守著自己的城池拒絕降遼。總得說來遼軍只控制了大梁城及其周邊的一些地區,耶律德光當然想將所有地盤全拿下,但由於上述遼軍和遼國行政官員的惡行惡狀,中原軍民拼死抵抗,遼軍進展不順。這種情況令耶律德光萬分惱怒,不再裝什麼文明之師,下令大開殺戒,對攻下的城池進行屠城,城中百姓一個不留,對抓獲的俘虜也全體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