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去於戰事無益,反而會打擊士氣。
燕王很煩躁,猶如一頭困獸,手下的大將也是一樣。
耿炳文防守的真定城,對造反者朱棣來說,當真是如鯁在喉。他甚至開始埋怨老爹,殺了那麼多的開國功臣,怎麼偏偏把耿炳文給留下了?
要是當初也給他一刀,如今他還用這麼頭疼嗎?
想歸想,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埋怨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壽房寬等人提出暫時撤軍,返回北平的建議,燕王也在認真考慮。手下計程車兵就那麼多,都葬送在真定城下,他也不用繼續造反了,直接拿條繩子上吊去見老爹算了。
聽沈瑄三言兩語說清局勢,孟清和十分詫異,一來為沈瑄將如此機密告知自己,二來是為目前的形勢感到擔憂。他知道燕王靖難成功了,中間的曲折卻不十分了解,耿炳文真的如此厲害?
眼珠子轉了轉,如果這位長興侯真是座無法逾越的高山,硬撞上去只能頭破血流,那就想辦法不要硬撞,把山移開。
愚公移山的故事,幾歲的孩子都知道。
耿炳文不是王屋太行,燕王比起愚公總要高出不少段數吧?
&ldo;你是說?&rdo;
孟清和的話讓沈瑄眼前一亮,燕王同手下大將似乎都鑽進了牛角尖,一心想著該怎麼打敗耿炳文,壓根沒想過可以讓他挪個地方。
身為造反者的標杆,燕王的地位不可動搖,耿炳文不過是朝廷任命的總兵官,讓他領兵還是回家看孫子,不就是一道敕令的事情?
&ldo;稟指揮,耿炳文領兵在外,訊息不通且連遭敗績,正可方便行事。&rdo;
孟清和想得很明白,從燕王起兵到現在兩個月了,朝廷派來徵討的軍隊不下三四十萬,硬是被打得丟盔棄甲,折戟沉沙,一場小勝都沒有。建文帝遠在南京,身邊的心腹又都是不知兵的腐儒,想找人諮詢一下怕都得不到太好的意見。魏國公倒是知兵,關鍵是建文帝相信他?願意聽他的?
耿炳文退守真定城,本是一步牽制燕王的好棋,有心雞蛋裡挑骨頭,也可以成為他消極怠工的有力證據。只要朝中有人參他一本,說他與燕王早已暗通款曲眉來眼去,明裡暗裡唱雙簧,使得朝廷軍隊大敗,難保建文帝不會多想。
唐朝安祿山叛亂,潼關天險是如何失守?
歸根結底,不過是幾句讒言。
只要能把耿炳文挪走,讓朝廷另派總兵官,例如曹國公李景隆就是不錯的人選。如此一來,還怕真定城不下?
孟清和心有腹稿,一條一條逐一列舉,條理分明有理有據,聽得沈瑄不住點頭。
想像一下,把防守真定城的耿炳文替換成李景隆,就算防守計程車兵增加一倍,局勢也將大不相同。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絕不是句空話。
&ldo;此事宜早不宜遲,卑職建議儘快派人前往南京,應大有可為。&rdo;
沈瑄聽罷,思量片刻,當即起身去見朱棣。走出帳篷之前,回頭看了孟清和一眼,只是一眼,就讓孟清和打了個機靈,頓時想起久不曾夢到的那頭草原狼。
是他想多了吧?
一定是他想多了。
朱棣正在帳房裡左右為難,撤兵實在不甘心,不撤兵又耗不起。聽到沈瑄求見,心下詫異,不是剛走沒多久?
讓人請進來,聽完沈瑄的一番話,燕王用力一拍大腿,著啊,他怎麼沒有想到!
&ldo;此計是瑄兒想出?&rdo;
&ldo;回王爺,是卑職麾下一名僉事。&rdo;
&ldo;哦?&rdo;
&ldo;孟清和。&rdo;
&ldo;好!&rdo;燕王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