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和後傳的電視劇,打造一個超長的連續劇,把小說和電視劇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形成一種潮流。
有了這些前期的鋪墊,基本上就可以著手拍攝電影了,那時候拉投資也相對容易些。
這就是林子軒的五年計劃。
這種推廣方式在他那個世界並不新鮮,比如一款帶有神話色彩的仙劍遊戲,後來拍了好幾部電視劇,有了粉絲基礎,再拍大電影,票房絕對會大賣。
粉絲看電影看的不是劇情,而是一種情懷和回憶。
林子軒用《臥虎藏龍》做一次實驗,好夢公司有了這次的經驗,以後可以開發更多類似的影視劇,打造一整套的產業鏈。
當然,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他更關注的是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的上映情況。
在京城,《亡命天涯》受到了強力抵制,被各方聯手狙擊。
不僅電影只能在海淀區的影院放映,其他地區的電影院放映的都是很有分量的國產電影,這是要壓縮好萊塢大片的票房。
更有意思的是,在《亡命天涯》電影海報的上方印有一行字。
“改革年代,激烈論爭,電影市場,風險上映。”
這裡的“風險”指的不僅是商業風險,還暗指其中的政治風險,由此就能看出,京城的電影行業對好萊塢大片的態度。
對於華國的電影行業來說,《亡命天涯》是第一聲槍響,要麼被打死,要麼被驚醒。(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線
華影公司把《亡命天涯》的檔期定在了十一月十二日,正好是禮拜六,明天不上班,大家晚上可以到電影院享受好萊塢大片帶來的刺激。
由於報紙上的爭論,京城的百姓大都知道這件事。
年紀大的人聽聽也就過去了,真正活躍的還是年輕人,他們喜歡新鮮事物。
看好萊塢大片無疑成了一種時髦,如果能帶著女朋友一起去看感覺會倍有面子。
不過買票成了一道難題,尤其是在京城,放映的影院不多,電影院外邊排起了長隊,電影票極為搶手,由此催生了票販子的出現。
票販子把一張15塊的電影票炒到了50塊,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現的。
說起來和新聞媒體的宣傳有很大關係,爭論越大越能引起觀眾的興趣,當然,好萊塢大片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誰都想看個稀奇。
“老哥,你能不能弄到內部的票子?那些票販子太不靠譜了。”林曉玲抱怨道。
“怎麼?你們電影學院的學生也有興趣?你們不是搞藝術的麼?”林子軒取笑道。
“我們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的,不去看看怎麼知道該怎麼批判。”林曉玲辯解道。
“別找藉口了,我這兒可沒票,反正我看過了,也就那麼回事兒,沒什麼可看的,一點藝術性都沒有,不適合你們看,你還是該幹嘛幹嘛去吧。”林子軒說笑道。
“你蒙我呢,我們學院的一位教授提前看了,據說挺震撼的。”林曉玲不通道。
“我這兒有張票,是禮拜天晚上的,你要不要?”慕姍姍插話道。
“那嫂子你呢?”林曉玲不好意思道。
“我不愛看這類犯罪題材的片子,都是打打殺殺的,沒什麼意思。”慕姍姍解釋道。
“那謝謝嫂子了。”林曉玲高興道。
慕姍姍手裡的電影票是華影公司的人送的,前幾天《文化訪談》邀請的嘉賓正是華影公司的副總經理王贈夫,此人是一位改革派。
引進好萊塢大片是社會熱點,《文化訪談》自然不會錯過。
有時候,林子軒看到某個新聞,覺得有挖掘的價值,就會推薦給慕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