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如果只談孫林父與公孫丁的仇怨,女齊不會答應。但趙武說的如此堂皇,女齊一琢磨:呀!是這個道理啊!為了社會和諧,為了晉國的霸業穩定,公孫丁必須死。所以他出面撩撥公孫丁,並藉機撲殺了這位“北方第一神箭。”
人都說:弱國無外交。實際上:弱國還需“無英豪”。弱小的國家環境,不允許“名將”或者“英雄”生存下去,他們唯一的下場就是成為“悲劇人物”。
這點,似乎衛獻公也覺悟了。他被女齊當場“拘捕”還沒來得及離開,公孫丁飛濺的鮮血,也濺到了他的身上。衛獻公嘴唇蠕動幾下,對屹立不倒的公孫丁開口說:“寡人此去新田,由伯國(霸主國)沿途保護,師保請放心去吧!”衛獻公解除了公孫丁的承諾,還好,他沒有出賣公孫丁,只是承認了公孫丁的堅持毫無意義。公孫丁倒下去了,眼中滿是不甘心。
衛敏看著不肯承擔半點責任的衛獻公,也滿是不甘心。稍停,他嘆了口氣,衝公孫丁的屍骸鞠躬:“師傅,你知道我當初為什麼不肯留在衛國了吧?若我留下來,恐怕今日當與師傅並列!”衛敏的意思是:衛獻公這個不肯承擔半點責任的傢伙不值得效勞;衛國國小,容不得英雄豪傑。
說罷,衛敏轉身向女齊懇求:“大夫,懇請你允許我收葬師傅。”女齊淡淡的回答:“不要問我,也不要問你家主……副帥已經答應把公孫丁交給孫林父了!”
孫林父的身影閃了出來,他惡狠狠地圍著公孫丁屍骸轉了幾圈,隨口回應衛敏:“待我用他的屍骸祭奠我兒後,許你收葬……你放心,我終究是衛國公孫,也敬公孫丁是衛國數一數二的豪傑,不會侮辱損傷他的屍骸……”
這年冬天,屬於史書記載中罕見的溫暖氣候,整個冬天,北方的魯國沒有出現一絲冰凍。整個春秋六百年,也唯有三次類似“魯國無冰”的記載。第二年,天下大旱。
春二月,衛獻公開城向晉軍投降後,被女齊拘捕。隨後,為了懲罰衛獻公屠殺三百晉卒的罪行,趙武逼迫衛國開啟國都城門,從國都搜刮衛國國人九百家,分給晉國陣亡三百卒遺屬每戶三家奴僕,而後割取衛國國都帝丘以西一千里土地作為懲罰。新獲取的土地當中,其中五百畝贈送給孫林父,以獎賞他對晉國的忠誠。而三百名陣亡晉國士兵每家分得一里之地,做為他們的戰爭撫卹。最後剩下的二百里,趙武收歸自己囊中,用於獎賞在這次出戰中奮勇作戰的家族武士及附庸。
這還沒完,趙武繼續割取了衛國南郊的土地,用於獎賞魯國與宋國。而協同參戰的鄭國與曹國則各自獲得了兩百戶奴隸的補償……經此一役,衛國的國土面積縮減了五分之三,人口也大大降低了,原先的二等強國,淪落到三流小國的末梢,今後他們只能在四流國家裡稱雄了。
這次,也是趙武首次以負責人的姿態處理國際交往,而他首次的出手,便徹底拋棄了春秋以來一直奉行的外交禮法,露出了赤裸裸的領土野心。佔領土地,接管政權,重新收攏百姓的人心,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雖然國內遭遇入侵,齊軍主力動向不明,但趙武沒著急著回軍救援。元帥範匄不急,他忙於內鬥。正在進行對外戰爭的趙武,自然有大把的理由處理衛國的善後事宜。
在齊策的主持下,晉國一方面大力宣揚衛獻公做事不地道,一方面宣佈隊對衛國的合法懲罰,同時還竭力的宣揚身為晉國人的好處……這一些活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趙武這裡手忙腳亂的處理戰後事宜,一邊命令自己的領地戒備,全力搜尋齊國軍隊的下落。
三月,駐紮在帝丘的大軍依然在忙著搜刮戰利品。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剛剛進入初夏的天氣有點悶熱,眼見得一場千年未遇的大旱災即將席捲整個中原大地,趙武眯著眼睛,手遮在眼跟前,感受著初夏的陽光,懶洋洋的揮手:“行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