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魏家人都可以驕傲的宣稱:他們戰鬥了,甚至射傷了楚國國君。
但是,因為魏氏撤出戰鬥早。他們兵力沒有大的損傷,甚至沒有誤了秋收。而趙武這位敢於單身追擊楚軍、並“格殺潘黨”、“俘虜”公子伐的大英雄,卻要從春天戰鬥到雨雪紛飛。讓趙武最心灰意冷的就是這點。他努力了,努力做個春秋人,甚至有些地方做的比春秋人還要春秋,但似乎所有的倒黴事都纏上了他,使得他自己成為列國倒黴的榜樣。
“你還倒黴嗎?”行軍路上,智罃聽了趙武的抱怨,臉上的譏諷濃的快要流淌下來:“每一分耕耘都有收穫,你單身追擊楚軍,勇名貫於列國。所以沙隨之會上,你當著列國君臣的面,直斥君上寵臣一句‘要你管’。你去打聽一下,以前可曾有過哪位大膽之徒,如此頂撞國君?但你頂撞了國君之後,國君卻不得不忍,還得賠出笑臉向別國君主解釋,這樣的待遇也能算倒黴嗎?
你以為你隱瞞了鄭國俘虜的事情,其他人都不知道………你那些俘虜大搖大擺的穿州過境,一路押送到趙地,難道別人都瞎了?然而,公卿大夫,甚至包括國君卻寧肯裝瞎子,為了什麼?不就是因為國君接受了你三千獻俘,卻又沒有做出賞賜的表示。還鬧的列國盡知,君上只能容忍你的胡鬧。但你以為只有你被國君吞沒了獻俘?郤至還哭得逢人吐口水呢!你知道嗎,在前方大軍回軍途中,憤怒的郤至甚至射殺了國君的嬖人、寺人孟張………就射殺在國君的車駕前。”
“哦,郤至竟然如此大膽?這又是怎麼回事?”當時,趙武問。
“傳聞:路上國君組織群臣打獵,郤至射殺一頭野豬,準備獻給國君,不想這頭野豬被寺人孟張看到,他立刻搶了去,用自己的名義獻給國君。郤至大怒,順手一箭射殺了孟張。據說,孟張的血濺在國君的衣服上,國君擦乾了臉上的血,憤怒的哭泣:‘這小子欺負我(季子欺餘)!’”
稍後,荀罃淡淡的補充:“其實郤至這一箭,是替你射的。”
原來以為我囂張,結果還有比我囂張一萬倍的傢伙………好一個郤至。
趙武明白過來,馬上補充:“這一箭更是為整個(封建)卿大夫階層射的,所以在場的人都對郤至的冒犯沉默不語。這是警告,嚴厲的警告。只看國君覺悟不覺悟了!”
國君“黑了”趙武的“獻俘”,更黑了所有卿大夫的獻俘,他以為這場勝利全是他的英明領導、正確指揮,所以別人就必須無私“奉獻”………嗯,既然大家都“奉獻”了,那他當然要自覺“索取”了,而且他還打算,今後就這樣帶領大家“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當時,趙武都怒極向郤至動手,但郤至其實也在憤怒當中,惟獨國君的嬖人不覺悟,繼續保持搶功搶人的習慣死性不改,甚至再次搶劫到了驕傲的郤至面前………搶他射的野豬。本來郤至被趙武打後就滿肚邪火,所以他這一箭是在警告國君:你別做得太過分!
“其實這道理人人都明白啊!”荀罃感慨:“當時在場的公卿無一人勸解,士伯(士燮)也在場,他照樣默然,韓伯則低頭趕路。
據聞:士伯回家後,吩咐自家的祝、宗(主管祭祀、祈禱者)為自己祈禱死亡。他說:‘我們現任的國君驕侈而充滿私心,卻又幸運的戰勝了敵人,這是天在加重他的病症,今後他會更加肆無忌憚,我們國家的災難就要降臨了。今天國君戰勝而歸,私心已經膨脹,國家領導人私心膨脹則國家必定有災禍。我怕這個國家災難降臨會禍及範氏。你們如果還愛我,就為我祈禱死亡吧,讓我快點死去,我死於國家災禍發生前,範氏的災禍就減免了(君多私,今以勝歸,私必昭。昭私,難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為我祈死,先難為免)。’
你瞧瞧副元帥士燮的遭遇,對比你自己,你還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