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一個不留神,趙丹從他掌中掙脫出來,他邁動兩條短腿,圓滾滾的身材像個皮球一樣衝著村莊跑去。趙武伸手抓了一下空氣,似乎馬上覺悟到村莊已經不構成威脅,他又把手縮了回去。這時,那群少年武士動了,他們按著頭盔,挾著腰刀,隆隆的奔跑著,一路尾隨著趙丹衝進村子。
趙武正在考慮,林虎駕著趙武的空戰車衝了過來,羞愧的說:“主上,我沒能看住三公子。”
其實,趙午與趙丹都沒有資格被稱作“公子”。春秋時代,“公”是君主的尊稱,“公子”的本意是“公之子”。唯有君主的兒子才可以稱之為“公子”。“公子”這一稱呼的泛濫起源於晉國,由於晉國獨特的公族培養制度,使得各大家族的次子庶子,最終成為了晉國“公族”,因此,晉國各家族逐漸的開始用“公子”的稱呼,稱呼那些有資格進入公族的家族男丁。
按規定,成年後的趙午就要進入公族了,但趙武卻沒有放行;按規定,趙丹也即將進入公族,但趙武依舊沒有允許。因為趙氏家族人丁單薄,趙武這種做法得到了晉悼公、晉平公的默許。本來晉平公期望楚姬能生下一個男丁,以便進入公族,可惜他又要失望了。
林虎以“三公子”的稱呼,稱呼趙丹,也是因為趙丹有進入公族的資格。另外,林虎是粗人,不知道貴族間的忌諱,“三少主”這個詞對於笨嘴拙舌的林虎來說,音節過長,說起來比較拗口,他便乾脆用“公子”的稱呼來代替……他這一稱呼也沒有錯。
如今,十幾歲的孩子都勇敢的衝入村子裡,趙武也不好意思繼續站在村邊。他招了招手,衛敏、英觸立刻熟練地左右散開,齊策趕緊過來牽住趙武的馬韁,穩住戰馬。趙武自己跳下戰馬,爬上了戰車,而後,林虎甩開鞭子,陽黨提起了弓……在森嚴的保衛下,趙武的戰車緩緩的駛進村落。
這個村落並不大,三五十戶人家而已,村落中的男丁很少,即使有也衰老不堪。另外,整個村子只有兩名兒童,四五歲而已。村落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血腥味,幾名反抗的代人已經被砍倒在道路兩旁。趙軍士兵正在用繩索捆綁街頭代人的雙手,有士兵點起了火把,準備焚燒代人的茅草屋。
士兵這個舉動,倒讓趙武想起了他進入棘蒲的情景,他猶豫了一下,阻止說:“幾間草屋子,有什麼好燒的,清理完畢後,全軍繼續前進,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趙軍士兵聽到命令,隨即熄滅了火把。燕由在旁邊輕聲都囔:“我聽說趙獲曾掃蕩了代國西南部,他的殘暴引起了當地人很大的憤慨。也因此,公子離得以順利召集這一片的男丁,進行決死突擊。”
趙武細聲細氣的回答:“我不去重複趙獲的行為,不是我覺得趙獲行為失當,這是戰爭,在戰爭中,不要談論慈悲,我對潛在的敵人也沒有慈悲。如今我不許燒他們的房屋,只是因為我覺得不值得,幾間小草棚而已,既不能當作堡壘,也不能當作防禦工事,何必費那個勁。”
稍停,趙武問街頭警戒人員:“三少主呢?”村落中的軍官回答:“三公子穿過了村子,往村後去了。”趙武擺擺手:“全軍繼續行動,該幹啥幹啥,我去村後看看。”
於是,村中的軍官吹響了哨子,輕裝步兵開始驅趕俘虜。隨即,軍鼓聲響了起來,大路上停頓的行軍佇列重新動了,他們繼續用行軍步伐沿著大路行進。而趙武則脫離了行軍佇列,在護衛的嚴密保護下前往村後……燕由身子動了動,但見到其餘的軍官都沒隨行,他穩住身子,繼續停留在村中。
稍後,村落中的趙軍士兵開始依次撤退,小村附近只剩下趙武與兒子趙丹的隨從。趙武趕到村後時,發覺趙丹並沒有在戰鬥,他正在村落後的農田裡亂轉,手裡拿著童戟這裡戳戳,那裡搗搗,一副很失望的態度。趙丹做出的那副失望表情,完全是在模仿趙武慣常的